没想到,自己一起长大的姐妹,马上要成为自己的嫂子了。
方芳性子单纯,又是被父母宠爱着长大的,情绪稳定,和二哥挺般配的。
她二哥那人比较护短,只要是他认可的人,他会一直护着。
她自己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她下乡,二哥给她准备的东西真的不老少。
真的挺好,虽然以后见面的机会不多,但是,这么不断了书信来往,感情也不会轻易变淡。
清妍收回思路,准备去做饭,
余庆林拿起扁担去挑水,家里柴火不缺,都是劈好的木头绊子,还有搂回来的松树毛子,折好的细树枝,方便引火。
家里有挂面,清妍锅里放油,切了葱花,放一点酱油,加水,烧开。
水开了,放一点紫菜,海米,扔一把挂面,出锅的时候,再放一点香油,就可以了。
农闲的时候,很多人家都会吃两顿饭了,清妍不打算那样做。
她和余庆林都年轻,消化的话,还没有多少油水,很容易饿。
饥饿,对胃不好。
吃了中午饭,清妍要去医疗点,余庆林要去山上一趟。
两人在家门口分开,各忙各的。
这几天没什么事,清妍忙着织毛衣,过几天,气温会更低,穿单衣服就冷了。
织完毛衣,还要看看余庆林的棉衣,可能都短了。
棉鞋也要做两双,脚不能受凉。
清妍对健康尤其注意,她不想重蹈覆辙。
简单的日子重复过,每天没什么不同,又有一些不一样。
十一月上旬,修路和清河底的事情结束了,彻底进入农闲阶段。
这天,知青点的大门被敲响了,县知青办来人了。
“温红英,杜军在吗?”
“同志你好,请问你真是?”
郑向前看着陌生的同志,试探的问了一句。
“我们是县知青办的,过来接温红英和杜军,他们要调去其他知青点。”
“调去哪里?你们有介绍信吗?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骗子?”
温红英语气很不好,自从大伙知道他们去县里举报钟大夫以后,对她们爱搭不理的。
队里的社员也是,看她们的眼神充满厌恶。
“这是我们的介绍信,还有余队长给你们开的介绍信。
赶紧收拾东西,车还等着呢。”
知青办的同志有些不耐烦,真是不作不死,好好的待着不好吗,非要弄出点事情。
“我们这就是收拾,麻烦你们等一下。”
杜军看过介绍信,知道这是知青办的同志,不是冒充的。
他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下来了,余队长他们出手了。
自从上次的事情以后,从社员的态度中他就知道,他们的惩罚早晚会来的。
与其每天提心吊胆,还不如痛快地接受处罚。
至于调去哪个知青点,不会比二道沟大队更好就是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
二道沟大队他们没有用武之地,其他地方有没有,那就不一定了。
两人收拾好东西,跟着知青办的人离开了。
知青点的人也松了一口气,能闹事的走了,她们也能消停一些。
温红英和杜军的离开,也让其他人知道,二道沟大队不是他们可以撒野的地方,老老实实的待着,别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