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 > 第163章 归墟新探与星踪乍现

第163章 归墟新探与星踪乍现(2 / 2)

往月牙泉赶的路上,李老先生一直在调试浑天仪,铜环转动的轻响与驼铃声交织在一起,像支古老的歌谣。楚明举着琉璃镜在沙丘上跑来跑去,将阳光反射到同伴们的影子上,逗得大家直笑。

“快看,那就是长翅膀的骆驼!”兰珠突然指着远处的岩壁,夕阳的余晖里,幅新壁画正渐渐清晰——上面果然有只双翼展开的骆驼,驼峰间坐着位手持星图的女子,正是烽燧虚影里的模样。

波斯少年勒住骆驼,眼睛瞪得溜圆:“这壁画是新的!上次商队经过时还没有!”他突然一拍大腿,“是风沙!昨夜的风沙把覆盖的流沙吹走了,才露出这壁画!”

楚昭望着壁画上的女子,突然觉得所谓的“影踪”从不是固定的标记,而是守陵人留在时光里的呼应——你若带着真心寻找,风沙自会为你吹散迷雾。

抵达月牙泉时,暮色已浓。泉水像块嵌在沙漠里的蓝宝石,倒映着渐次亮起的星子。李老先生指挥大家在泉边架设浑天仪,波斯少年的乐师们则围着篝火调试乐器,准备在星象出现时演奏新编的《星砂谣》。

当北斗第七星与昴星团连成直线的瞬间,楚昭举起琉璃镜,将星象投射在泉面上。水面突然泛起金色的涟漪,无数星影从泉底浮上来,与空中的星象交相辉映,化作条璀璨的光带——里面既有楼兰工匠锻造影源的火光,也有守陵人在烽燧刻痕的身影,还有商队往来的驼铃、文化馆里的拓片、孩子们手中的陶笛……所有与“守护”相关的记忆,都在光带里缓缓流淌。

“这才是真正的影源之心,”李老先生喃喃道,“不是某块石头,而是所有与这片土地相连的记忆总和。”

兰珠靠在楚昭肩头,看着泉面上的光带渐渐融入夜色:“那位守陵人的姑娘说得对,影源是篝火,只要有人记得,就永远不会熄灭。”

楚明趴在泉边,伸手去捞那些流动的星影,指尖触到水面的瞬间,铜铃突然发出清亮的响声,与远处乐师奏起的《星砂谣》完美合调。

夜深时,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听李老先生讲星象与人间的联系。他说每颗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人或事,所谓“七星贯昴”,其实是天地在提醒世人:文明的传承从不是孤立的,就像星与星相连,中原与西域、过去与未来,也永远在相互映照。

楚昭看着篝火跳跃的火苗,突然想起文化馆匾额上的字——那笔画里藏着的,不正是这篝火的形状吗?不正是归墟暗河的流水、月牙泉的波光、楼兰壁画的线条吗?原来他们所有的奔波与守护,都只是在为文明的长河,添上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

第二天清晨,离开月牙泉时,楚昭在泉边埋下了块新的刻石,上面刻着所有人的名字,还有行小字:“影踪在心,星路永明。”波斯少年说要让商队的人都来看看,让这刻石成为新商道上的一个标记。

返程的驼队走得很慢,楚明趴在驼背上睡着了,怀里还抱着那面琉璃镜,星影在他梦中轻轻摇晃。楚昭与兰珠并肩走着,手里把玩着那支修好了的陶笛,偶尔吹起不成调的《风沙谣》,笛声漫过沙丘,与远处的驼铃声缠在一起,像首没有尽头的歌。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月牙泉的星影会继续等待下一个“七星贯昴”,烽燧的暗格里或许还藏着未被发现的刻痕,文化馆的展品会越来越丰富,新商道上的故事也会越来越多。但只要他们还在这条路上走着,只要心里的那团火还在燃烧,那些关于影源、关于守护、关于文明传承的故事,就会永远鲜活,在风沙里,在星空中,在每个平凡而温暖的日子里,生生不息。

前方的地平线上,凉州城的轮廓正渐渐清晰,文化馆的晨钟仿佛顺着风飘了过来,清亮而坚定,像在催促着他们——新的旅程,已经在脚下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