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 > 第162章 笛音入梦与新程初启

第162章 笛音入梦与新程初启(1 / 2)

西域文化馆的晨钟敲响时,楚昭正蹲在馆后的空地上,帮波斯少年修理那支总跑调的陶笛。陶土的气息混着露水的清凉漫上来,兰珠站在不远处的葡萄架下,翻晒着新收的西域草药,叶片上的露珠滚落,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楚兄,你这手艺能开个乐器铺了。”波斯少年叼着片薄荷叶,看着楚昭用细砂纸打磨笛孔,“昨天有个中原的戏班班主来文化馆,说想用陶笛给《楼兰梦》配曲,出了十两银子买这玩意儿呢。”

楚昭吹了吹笛孔里的陶屑:“卖了就没了,留着吧,说不定哪天楚明想学。”他将修好的陶笛递过去,笛音清亮,带着股戈壁的旷远,“你听,这调子像不像楼兰沙漠的风声?”

波斯少年放在唇边一吹,果然吹出段婉转的旋律,惊飞了葡萄架上的麻雀。“像!太像了!”他兴奋地一拍大腿,“我让乐师照着这调子谱首歌,就叫《风沙谣》,开馆演出时准能火!”

兰珠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竹篮:“别光顾着玩,刚收到小石头的信,说他下个月要从京城回来,还带了位研究西域历法的先生,想看看文化馆里的星图拓片。”

“他总算舍得回来了?”楚昭接过信,信纸边缘画着个简笔画的小人,背着书箧在星图上跑,旁边注着“归心似箭”四个字,忍不住笑了,“还说要带先生来,怕是想趁机偷懒,让先生替他整理残卷。”

楚明背着个小布包从文化馆里跑出来,里面鼓鼓囊囊的,是他帮沈知言整理的游客留言簿。“娘,你看这个!”他举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朱砂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骆驼,旁边写着“永记守陵人恩”,“是昨天那个白发老爷爷留下的,他说这是他年轻时走商队的标记。”

兰珠摸了摸他的头:“收好了,等小石头哥哥回来,让他放进‘访客故事’展区。”

正说着,沈知言匆匆从馆内跑出来,手里拿着卷刚裱好的地图:“楚兄,你看这个!新商道的测绘图出来了,比西夏残卷里的详细十倍,还标注了守陵人留下的所有水源和避风港!”

楚昭展开地图,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着商道的新旧路线,红色圆点代表水源,蓝色三角代表驿站,最显眼的是条从凉州通往楼兰的虚线,旁边注着“影源记忆路线”——是沈知言根据忆镜壁的影像绘制的,能让游客沿着当年守陵人的足迹游览。

“下个月开馆演出,就用这条路线做指引。”楚昭指着地图,“让游客既能看到文化馆的展品,也能亲身感受商道的风景。”

波斯少年立刻接话:“我让商队准备几辆马车,免费接送游客!再带上乐师,一路吹着《风沙谣》,保管比庙会还热闹!”

筹备开馆演出的日子,文化馆里天天像过节。沈知言带着工匠们搭建临时舞台,波斯少年指挥乐师排练新曲,兰珠和楚明则忙着给展品写新的解说牌,楚昭偶尔去搭把手,更多时候是坐在葡萄架下,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软乎乎的。

这天傍晚,楚昭正在整理那位女性守陵人的日记,突然发现最后几页记录的不是商道见闻,而是段关于“影源之心”的描述:“……月圆之夜,若将守陵人的血、商队的驼毛、中原的墨汁混合,涂在忆镜壁上,能看到影源最初的模样——不是石头,是团流动的光,里面藏着所有走过商道的人的念想。”

“影源之心?”楚昭心里一动,想起归墟暗河的星影,“难道影源的本质,是无数人的信念凝聚而成的?”

兰珠凑过来看日记:“这倒是和小石头寄来的星图注解对上了,上面说‘影源随念生,念散影自消’。看来影源会消散,不是因为力量耗尽,而是因为守护它的信念已经融入了人心,不再需要实体承载。”

“开馆演出那天正好是月圆。”楚昭合上日记,“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让大家看看影源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