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 > 第151章 鸣沙之约与归途风起

第151章 鸣沙之约与归途风起(1 / 2)

楼兰古城的朝阳带着砂砾的温度,漫过佛塔的断檐,在楚昭手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将铜骆驼小心翼翼地收进包袱,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仿佛还能感受到地宫石棺的余温。波斯少年正指挥护卫们搭建临时帐篷,白骆驼的驼铃与黑骆驼的嘶鸣交织在一起,给寂静的古城添了几分生气。

“这就是会唱歌的沙漠?”楚明扒着帐篷的布帘往外看,眼里满是好奇。远处的沙丘在风里流动,确实有种细碎的声响,像有人在低声哼唱,“听起来像娘哄我睡觉的调子。”

兰珠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等风大些,声音会更清楚。据说月圆的时候,还能听到楼兰姑娘的歌声呢。”

小石头蹲在古城的壁画前,用手指描摹着上面的舞蹈图案。那些线条虽已模糊,却依旧能看出旋转的裙摆和飞扬的绸带。“我爹说,楼兰人相信万物有灵,沙子的歌声是大地在说话。”他回头看向楚昭,“老道的竹简上说,解开影子封印后,沙漠会记下守护者的名字,等我们离开,风沙就会把名字刻在石碑上。”

楚昭走到他身边,看向城门口的石碑。阳光下,石碑上的楼兰文似乎真的有了变化,那些扭曲的线条间,隐约能辨认出几个熟悉的字符——像“楚”,像“兰”,还像“明”的简写。他心里一动,或许守陵人的传说并非虚言,这片沙漠真的在用自己的方式铭记一切。

波斯少年端着两杯水走过来,递给楚昭和兰珠:“尝尝这个,是西域的酸梅汤,解腻。”他自己先灌了一大口,抹了抹嘴,“我问过向导,往东边走三天,有个叫‘月牙泉’的地方,据说泉水千年不枯,周围的沙子会自己往山下滚,从不埋住泉眼,比会唱歌的沙漠还神奇。”

“真的?”楚明立刻来了精神,“我们去看看吧!”

“好啊。”楚昭笑着点头,“正好顺路,从月牙泉往南走,就能上回中原的官道了。”

收拾行装时,波斯少年从骆驼背上的箱子里翻出个精致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几件西域首饰:给兰珠的银质头钗,上面嵌着鸽血红的宝石;给楚明的铜铃坠子,刻着波斯的花纹;还有给小石头的鹰形玉佩,和他爹留下的那只正好成对。

“一点心意。”波斯少年挠了挠头,“等你们回中原了,看到这些就像看到我一样。”

兰珠拿起头钗,阳光下宝石闪着温润的光:“谢谢你。”

“谢什么。”波斯少年大笑,“等我处理完商队的事,就去中原找你们,到时候可得请我喝你们镇上的米酒。”

“一言为定。”楚昭握住他的手,用力晃了晃。

离开楼兰的那天,风格外温柔。沙漠的歌声比来时清晰了许多,真的像有人在低声吟唱。楚昭回头望了一眼沉睡的古城,佛塔的影子在沙地上拉得很长,像在挥手告别。他突然明白“入此城者当忘归途”的真正含义——不是让人迷失,而是让人把心留在这里,留一份牵挂,存一份念想。

往月牙泉走的路顺畅了许多。有波斯少年的向导带路,不仅避开了流沙区,还找到了几处隐藏在岩壁后的清泉。泉边的草地上开着黄色的小花,蜜蜂嗡嗡地飞着,让人忘了身处沙漠。

第三天傍晚,他们果然看到了月牙泉。一弯碧水嵌在沙丘中间,像块巨大的翡翠,泉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最神奇的是周围的沙丘,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沙子都只会顺着斜坡往下滚,在泉边堆起整齐的沙脊,仿佛有双无形的手在守护着这片水源。

“太神奇了!”楚明脱了鞋跑进泉边的浅水区,冰凉的泉水漫过脚踝,他咯咯地笑着,铜铃在水里发出沉闷的响声。

兰珠和楚昭坐在泉边的石头上,看着孩子们打闹。夕阳将泉水染成金红色,波斯少年正举着相机给大家拍照——那是他从欧洲商人手里换来的新奇玩意儿,据说能把影像永远留下来。

“你说,我们还会再来吗?”兰珠轻声问。

楚昭望着远处的沙漠,那里的炊烟正渐渐与晚霞融为一体:“会的。或许等楚明长大了,或许等我们都老了,总会再来看看的。”他握住兰珠的手,她的指尖带着泉水的凉意,却让人觉得安稳,“到时候,我们就坐在这泉边,听沙子唱歌,看水鸟飞。”

兰珠笑了,眼里的光比泉水还亮。

在月牙泉歇了两日,波斯少年要往西去处理商队事务,与他们在泉边告别。临走前,他把相机留给了楚昭:“里面有我们在楼兰的照片,等洗出来,记得给我留一张。”

“一定。”楚昭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他的驼队消失在沙漠尽头,驼铃声越来越远,像被风沙慢慢吞没。

踏上回中原的官道时,已是初秋。路边的胡杨开始泛黄,像燃烧的火炬,偶尔有南飞的雁群从头顶掠过,发出“嘎嘎”的叫声。楚明把波斯少年送的坠子挂在铜铃上,走一步响一声,调子比以前更欢快了。

路过凉州城时,他们特意绕进去看了看。城墙的弹痕已经被新砖补上,街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小贩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此起彼伏。赵将军正在城门口操练士兵,看到楚昭,立刻笑着迎上来:“楚小哥!你们可算回来了!”

“赵将军。”楚昭拱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