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身对围过来看热闹的百姓朗声道:“你们谁家没女儿?谁家没姐妹?她们有的会算账、有的会织布、有的能断案,凭什么只能困在后院?”
人群里炸开了锅——
“我家丫头算术比账房先生还好!”
“我婆娘能分清三十种棉花,比户部的官员还厉害!”
“上次城西的邻里纠纷,就是王寡妇说公道话才摆平的!”
楚小小看着群情激昂的百姓,突然对那御史道:“大人,能不能请您把这话带给陛下?女子未必想当状元、做宰相,可总得给那些有本事的姑娘一个机会,让她们能凭着自己的本事吃饭、说话,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御史沉默半晌,拱手道:“楚山长所言极是,下官这就进宫面圣。”
三日后,新帝在早朝提出“增设女子科举”,朝堂顿时炸了锅。吏部尚书捶着柱子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女子一旦入仕,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户部侍郎却站出来:“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同济行的张嫂子算账比库房的老吏还清楚,若她能进户部,不知能省多少亏空!”
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楚小小没再进宫,只是让苏湄把医学院的姑娘们、同济行的女掌柜们的故事写成话本,在茶楼里传唱。“女子能断案”“女子会经商”“女子敢出海”的故事很快传遍京城,连茶馆的说书先生都改了新段子:“说英雄,道英雄,未必都是戴翎红……”
第七天傍晚,楚景渊急匆匆地跑来,手里举着一份圣旨:“陛下准了!先在京城试点女子科举,考策论、算学、民生策,不考诗词歌赋!”
楚小小接过圣旨,指尖触到“女子科举”四个字时,突然想起苏湄本子上的话——“她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原来,被知道还不够,还要被认可、被尊重,能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和男子一样,凭本事说话。
她抬头时,夕阳正照在医学院的石碑上,“医者无分男女”的字迹被镀上金边。不远处的国子监里,苏湄正带着几个姑娘打扫空出来的考房,她们的笑声混着风声,像一串清脆的铃铛。
楚小小忽然笑了。从女子学堂到医学院,从同济行到女子科举,这条路走得好难,却也走得好值。
这时,张嫂子拿着账本来了,上面记着南洋商队的回信:“青禾她们在那边发现了能治疟疾的新药草,还教当地女子辨识草药,说……说想在那边也开个分院。”
楚景渊看着楚小小眼里的光,轻声道:“看来,咱们要忙的事,还有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