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周围的禁军、百姓全惊呆了。谁不知道太后深居简出,极少插手朝政,今天竟为了个民间学堂,当众放了狠话?
楚小小看着那块匾额,眼眶突然有点热。她刚想说谢谢,就见太后又看向跪在地上的禁军太监:“回去告诉那些御史,要是闲得慌,就去查查赈灾粮款的账,别盯着一群想认字的女子嚼舌根。再敢递这种没用的奏折,哀家就把他们的笔杆子撅了,让他们一辈子写不了字。”
太监连滚带爬地应着,带着禁军灰溜溜地跑了。围观的百姓爆发出一阵欢呼,张嫂子甚至激动得哭了:“太后娘娘说得太对了!咱们认字怎么了?又没偷没抢!”
太后笑着拍了拍楚小小的手:“好好办下去。哀家年轻的时候,也想过要是能读书识字,就不用被人蒙骗了。你做的这事,比哀家当年强多了。”她顿了顿,又道,“明天让你学堂的学员们来宫里一趟,哀家请她们看皮影戏,顺便……让那些说闲话的看看,咱们女子也能明事理、有担当。”
楚小小用力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谢太后娘娘。”
太后走后,学堂里一片欢腾。学员们抱着那些新笔墨,摸着那块“巾帼学堂”的匾额,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李清婉跑过来,拉着楚小小的胳膊晃了晃:“楚姐姐,你看!连太后都支持我们!”
楚小小看着窗外,夕阳正落在“巾帼学堂”四个字上,金光闪闪。她知道,太后这一来,那些嚼舌根的人暂时不敢蹦跶了,但这只是开始。不过她不怕了——就像太后说的,她们学本事,不是为了争什么,只是为了不被蒙骗、不被欺负,为了能堂堂正正地活着。
第二天,学堂的学员们穿着新做的衣裳,跟着楚小小进了宫。太后特意在御花园搭了戏台,还请了不少命妇和大臣家的女眷。当看到张嫂子用算学戳穿了戏里“粮商缺斤少两”的骗局,看到李清婉指着星图讲解月亮圆缺的道理,看到李婶一眼认出戏里“偏方”里的断肠草时,台下那些原本抱着看戏心态的女眷们,眼神渐渐变了。
有个大臣的夫人悄悄拉着楚小小说:“楚姑娘,能不能也让我家女儿来学堂?她总说想学医术,我以前总骂她瞎胡闹……”
楚小小笑着点头:“随时欢迎。”
戏台旁,太后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宫女低声道:“你看,不是女子不能学,是以前没人给她们机会。等这些姑娘们学好了,回去教更多人,总有一天,没人再敢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宫女笑着应道:“太后娘娘高见。”
阳光穿过御花园的花架,落在楚小小和学员们脸上,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光。楚小小知道,太后来撑腰,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从今天起,她们可以更理直气壮地认字、算账、学本事,再也不用怕那些嚼舌根的声音了。因为她们的背后,不仅有彼此,还有越来越多觉醒的女子,和一个愿意为她们撑腰的太后。
那些陈旧的偏见,就像戏台上演的皮影,看着吓人,其实一戳就破。而她们这些曾经被认为“只能藏在闺房”的女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那些皮影一个个扯下来,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