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坐镇汴梁(1 / 2)

第二百零六章 坐镇汴梁

摄政王府颁下的首批政令,如同精准的齿轮,迅速扣合了因皇权更迭而略显滞涩的国家机器。减免赋税赢得了民心,核查账目震慑了贪渎,唯才是举安抚了士人,而北疆西线大军的巍然不动,则确保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定州,这个曾经的边陲军镇,在杨延昭受封摄政王后,已然成为了帝国实际上的权力中枢,各方使者络绎不绝,文武官员往来如织。

然而,杨延昭深知,定州终究偏居北隅,长久以此地为摄政之所,不仅于理不合,更不利于掌控全局,尤其是对江南财赋之地和中原腹心的影响。迁都或移驾自然不可能,但摄政王行辕,必须设在帝国的真正心脏——汴梁。

就在新政推行初见成效,局势初步稳定之后,杨延昭做出了他执掌大权后的又一个重大决定:奉幼主赵受益(仁宗)移驾,还都汴梁,摄政王行辕亦设于汴梁城内。

消息传出,北疆旧部中不乏担忧之声。汴梁乃文官集团盘踞百年之地,关系盘根错节,可谓龙潭虎穴。王爷此去,无异于深入虎穴,远离了北疆的根本之地。

“王爷,汴梁水深,那些文官惯会阳奉阴违,笑里藏刀。不如暂留定州,遥控中枢,更为稳妥。”杨延光私下进言,面露忧色。

杨延昭却只是淡然一笑,目光深邃:“定州虽稳,然终非久居之地。欲掌天下棋局,岂能远离棋盘中心?汴梁纵是龙潭虎穴,本王也要去闯上一闯。况且……”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种绝对的自信:“本王此行,非是孤身入险,而是携雷霆之势,君临天下!”

很快,一支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仪仗队伍,自定州缓缓启程,南下汴梁。队伍核心,是年幼新帝的銮驾以及摄政王的王驾。护卫的,除了部分宫廷仪仗,更是杨延昭从北疆带来的三千“摄政王亲卫”,皆是从“掠火骑”及各部中精选的百战悍卒,甲胄鲜明,杀气内敛。杨延训则统领数万西凉铁骑,沿黄河一线巡弋,既是护卫,更是无声的威慑。

车驾所经州县,地方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倾力迎奉,百姓则夹道观望,争睹这位已是传奇的摄政王风采。队伍并未急于赶路,而是稳步行进,充分展示了新政权的从容与力量。

当这支代表着无上权柄与赫赫兵威的队伍,终于抵达汴梁城外时,以寇准、李迪为首,满朝文武皆按品级大妆,出城十里,跪迎圣驾与王驾。

“臣等恭迎陛下圣驾!恭迎摄政王千岁!”

山呼之声,响彻原野。杨延昭端坐于王驾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那黑压压一片匍匐在地的官员。他看到了恭敬,看到了畏惧,也看到了隐藏在低垂眉眼下的审视、疑虑,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他微微一笑,并未下车,只是抬手虚扶:“诸位大人平身。陛下年幼,旅途劳顿,需即刻入宫安歇。国事繁杂,日后还需仰赖诸位同心协力。”

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