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兵锋所向(1 / 2)

第两百章 兵锋所向

朝廷那道态度暧昧却实质支持的圣旨,如同给熊熊燃烧的烈火又添上了一桶猛油。杨延昭“挥师西向”的战略,从可能被诟病的“擅权之举”,瞬间变成了奉旨讨逆、承载着帝国野心的煌煌正道。北疆与西线的战争机器,再无任何顾忌,以前所未有的功率全速开动。

杨延训统领的近两万精锐骑兵,如同两柄烧红的利刃,狠狠地切入了因内乱而防御松弛的西夏东南边境。他们不再满足于之前的袭扰牵制,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沿途敢于抵抗的西夏军镇和部落。

由横山方向出击的主力,在杨延训亲自率领下,连破西夏设在无定河上游的数个军寨,守军或溃或降,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铁骑过处,烽烟四起,兵锋直指西夏在河套地区的重要据点——夏州(今陕西靖边北)。

而自萧关北上的偏师,则充分发挥其机动性,绕过西夏重兵布防的州城,长驱直入,深入西夏腹地数百里,兵临盐州(今陕西定边)城下,大肆耀武扬威,并分兵截断通往兴庆府的粮道,进一步加剧了西夏核心区域的恐慌。

与此同时,石普率领的鄜延路步卒主力,也开始向前推进,逐一清剿、占领横山地区那些仍在西夏控制下或态度摇摆的堡寨蕃部,将宋军的实际控制线,坚定不移地向西、向北推进。范仲淹坐镇环庆路,则以其卓越的理政才能,全力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安抚新附百姓,将占领区迅速消化吸收。

面对宋军如此凶悍凌厉、多路并进的攻势,刚刚经历弑君之痛、内部正为权力争夺而厮杀得不可开交的西夏各方势力,顿时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与恐慌之中。

掌控兴庆府的国相没藏讹庞,虽然凭借政变掌握了幼主谅祚和都城,但其地位远未稳固。外部有野利氏等旧贵族势力的残余仍在抵抗,内部也有其他部族首领心怀异志。此刻宋军大举入侵,无疑是在他本就脆弱的权力基础上,又狠狠地踹了一脚。

他试图调兵遣将抵御,却发现命令难以有效传达至各方军州,许多部落首领要么阳奉阴违,保存实力,要么干脆就投降了兵锋正盛的宋军。派往盐州、夏州的援军,不是在半路被宋军骑兵截杀,就是畏敌不前。整个西夏的东南防线,在宋军的猛攻下,呈现出土崩瓦解之势。

兵锋所向,几近摧枯拉朽!

定州节度使府内,虽然杨延昭本人坐镇中枢,并未亲临前线,但整个北疆的神经都与西线紧密相连。来自前线的捷报如同雪片般飞来。

“杨延训将军部攻克夏州外围三寨,斩首七百,俘获牛羊马匹无数!”

“盐州守将见我军势大,开城纳降!”

“石普将军已完全控制横山北麓,新筑‘平夏城’,驻兵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