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雷霆一怒
杨延昭“砥柱中流”的定调,如同给北疆这艘巨舰注入了强心剂,军心士气非但没有因汴梁的持续打压而涣散,反而凝聚得更加紧密。将领们各司其职,士卒们操练不辍,边境线上依旧旌旗招展,戒备森严。这种铁板一块、岿然不动的姿态,无疑是对王钦若种种手段最有力的回击。
然而,这种沉默的对抗,也彻底激怒了那位深居汴梁相府的老宰相。
“好一个杨延昭!好一个北疆!”王钦若将一份关于北疆近况的密报狠狠摔在书案上,枯瘦的手指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他精心策划的审计、轮换、质询,非但没能找到确凿的把柄,反而让杨延昭借机整顿了内部,凝聚了人心。这让他感觉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铁板上,不仅未能伤敌,反震得自己手骨生疼。
“相爷息怒。”一旁的心腹幕僚低声劝道,“杨延昭在北疆根基深厚,又挟大功于身,一时难以动摇,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陛下那边,似乎也有些犹豫了。”
这正是王钦若最担心的事情。时间拖得越久,皇帝对杨延昭的忌惮可能就会被现实的边防需要所冲淡。一旦皇帝认为动杨延昭的风险大于收益,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不能再等了!”王钦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必须下一剂猛药!要让陛下彻底下定决心!”
他踱步到窗前,望着皇宫的方向,声音阴沉:“杨延昭不是自诩忠勇,倚仗边功吗?那我们就从他这最大的倚仗下手!要让他这‘忠勇’之名,彻底臭掉!”
数日之后,一份来自“河北西路转运副使张咏”(实为王钦若党羽伪造其口吻或冒名)的密奏,被以最快的速度,秘密呈送到了福宁殿御案之上。
这份密奏,内容极其骇人听闻!
奏章中声称,经过“多方查访”与“严密推演”,发现去岁耶律隆庆大举进攻西线雁门关之事,疑点重重。其中直指,耶律隆庆之所以能如此精准地避开北疆主力,直扑防御相对薄弱的河东,极有可能是与北疆高层“暗通款曲”、“养寇自重”所致!奏章甚至暗示,杨延昭可能故意放纵耶律隆庆西进,以消耗西军实力,巩固自身在北疆独一无二的地位,并借此向朝廷索要更多钱粮兵权!而后来所谓的“挫败”耶律隆庆,也不过是在朝廷压力下的“被迫”之举,其过程与战果,亦有夸大之嫌……
这已不仅仅是猜忌和构陷,而是赤裸裸的、诛心的叛国指控!“养寇自重”,这是任何一位边将都无法承受的弥天大罪!
可以想见,当官家赵恒看到这份密奏时,是何等的震怒与惊骇!
“砰!”御案上的镇纸被狠狠扫落在地,发出刺耳的碎裂声。赵恒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握着密奏的手因为极度愤怒而青筋暴起。
“养寇自重……暗通款曲……”他咬牙切齿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中充满了被背叛的怒火与深深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