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树静风不止(2 / 2)

召杨延昭入朝!夺其兵权!

这才是王钦若的最终目的。只要杨延昭离开北疆老巢,到了汴梁,便是龙游浅水,虎落平阳,生死皆在皇帝一念之间。届时,无论是明升暗降,还是罗织罪名,都将易如反掌!

赵恒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奏章,手指微微颤抖。理智告诉他,此刻动杨延昭,风险极大,北疆若乱,后果不堪设想。但内心深处那股对权臣的恐惧,以及对收回军权的渴望,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

是继续容忍一个功高震主、难以掌控的边帅,还是冒险一搏,彻底收回北疆兵权?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良久,赵恒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缓缓闭上双眼,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朕……知道了。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想想。你……先退下吧。”

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王钦若知道不能逼得太紧,恭敬地叩首:“老臣遵旨,望陛下以社稷为重,早作圣裁!” 说罢,躬身退出了福宁殿。转身的刹那,他的嘴角,勾起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阴冷笑意。他知道,种子已经种下,只待它生根发芽。

而几乎在王钦若退出福宁殿的同时,定州城节度使府内,杨延昭正听着杨延光的紧急汇报。来自汴梁的眼线,已经将王钦若密奏、以及皇帝态度微妙动摇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回来。

“六郎,王钦若老贼,这是要置你于死地啊!”杨延光又惊又怒,“召你入朝?这分明是鸿门宴!”

杨延昭面色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天。他轻轻放下手中的兵书,走到窗前,望着南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淡淡说道,语气中听不出丝毫慌乱,“耶律隆庆刚倒,他们便迫不及待了。看来,在他们眼中,我这把守护国门的刀,比北方的狼,更让他们寝食难安。”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绝不能奉诏入京!”杨延光急道。

“自然不能去。”杨延昭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但,也不能公然抗旨。那样,便坐实了他们的指控。”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他们要召我入朝,无非是觉得北疆外患已除,可以鸟尽弓藏了。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这北疆,是否真的已经高枕无忧!也要让陛下明白,动我杨延昭容易,但要再找一个能稳住这万里边关的人,难!”

一场由汴梁掀起的政治风暴,已然成形。杨延昭这棵深深扎根于北疆土地上的大树,即将迎来最为猛烈的狂风。是摧折,还是傲然挺立,考验的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智慧与勇气,更是整个北疆体系的力量与韧性。砥柱惊涛,第七卷的序幕,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杀机四伏的氛围中,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