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血淬金明(2 / 2)

几乎在檄文发出的同时,王贵的锐士营也送回了关键情报:确认李元昊主力确实集中在金明寨至野猪峡一线,其后方兵力相对空虚,且粮草转运主要依赖一条穿过横山北麓的狭窄通道。

时机到了!

杨延昭不再犹豫,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令折惟昌,麟府路五千骑兵,不再佯动,即刻出发,突袭西夏粮道!焚毁其囤积物资,不必恋战,一击即走!”

“令杨延光,保安军可派出三千精锐步卒,多带强弓硬弩,前出至野猪峡外围,占据有利地形,虚张声势,做出大军来援姿态,牵制李元昊伏兵!”

“传令石普,延州兵马,做好出击准备!”

他没有直接去救金明寨,而是直击李元昊的软肋——后勤与心理!

金明寨下,李元昊也接到了杨延昭的檄文和麟府路宋军异动的消息。

“二十万大军?犁庭扫穴?”李元昊先是震怒,随即是深深的疑虑。他不完全相信杨延昭有如此多的兵力,但潼关、京兆府方向的宋军动向,以及麟府路骑兵对其粮道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

就在这时,野猪峡方向的伏兵也传来消息,发现大队宋军出现在峡谷外围,旌旗招展,似乎援军终于到了!

前有坚城未下,侧后有敌军威胁,后方粮道被袭……巨大的不确定性瞬间动摇了李元昊的决心。他发现自己似乎落入了一个更大的圈套之中。杨延昭的冷静,并非放弃金明寨,而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足以重创甚至围歼他的机会!

“世子,情况不妙,是否……”野利仁荣脸色发白。

李元昊看着眼前依旧在浴血奋战、却仿佛永远也攻不破的金明寨,又想到后方可能出现的危机,一股巨大的挫败感和暴怒涌上心头。他死死攥着马鞭,指节发白。

他知道,今天无论如何是拿不下金明寨了。继续耗下去,一旦真被宋军抄了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鸣金……收兵!”这四个字,几乎是从李元昊牙缝里挤出来的,充满了不甘与耻辱。

凄厉的鸣金声突然在西夏军中响起。正在疯狂攻城的西夏士卒愣住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眼看城池将破之际,竟然要撤退?

然而军令如山。潮水般的西夏军,在守军难以置信的目光中,如同退潮般,带着满地的尸体和遗弃的器械,仓皇地向北退去……

城头上,残存的守军看着退去的敌军,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劫后余生的、带着哭腔的欢呼!他们守住了!在绝对劣势下,他们奇迹般地守住了金明寨!

李士彬拄着刀,望着退去的西夏大军,又望向南方,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他没有等到期待的援军,却等来了西夏的退兵。那位杨太师,究竟用了什么手段?

当杨延光率领保安军的三千士卒,打着援军旗号,谨慎地推进到金明寨下时,看到的是一座几乎被鲜血浸透、处处残垣断壁的废墟,以及那些相互搀扶着、虽然疲惫到极致却依旧挺立的身影。

李士彬打开残破的寨门,看着杨延光,这个他曾经腹诽甚至怨恨的上官特使,张了张嘴,最终只化作一声长叹,重重抱拳,一切尽在不言中。

金明寨守住了,用四千守军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守住了。这是一场惨胜,一场用鲜血和生命淬炼出的胜利。

消息传回定州,杨延昭缓缓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他赢了这一局,逼退了李元昊,稳住了西线阵脚。但他知道,这场胜利的背后,是金明寨守军付出的巨大牺牲,也意味着他与李元昊之间,再无转圜余地,未来的西线,必将迎来更加残酷和频繁的较量。

而经此一役,他在西军的威信,也随着金明寨的血火,初步树立了起来。只是这威信的根基,带着几分冷酷,几分不得已,以及那无法忽视的、浓重的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