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血淬金明(1 / 2)

第一百四十二章 血淬金明

金明寨的攻防战,在绝望与坚守中进入了第三天。

城墙早已残破不堪,多处出现缺口,守军只能用尸体、断木和一切能找到的东西勉强堵塞。箭矢耗尽,滚木礌石所剩无几,连烧沸金汁的燃料都已见底。四千守军,如今还能站在城头挥舞兵刃的,已不足千人,且个个带伤,精疲力尽。

守将李士彬左臂中了一箭,只用布条草草捆扎,鲜血不断渗出,染红了半边战袍。他拄着卷刃的大刀,站在摇摇欲坠的东门城楼上,望着城外依旧无边无际的西夏营寨和那些如同嗜血蚂蚁般不断涌来的敌军,眼中布满了血丝,却依旧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三天了!援军连个影子都没有!

那位新任的杨太师,难道真的要将他们这四千弟兄当做弃子吗?

愤怒、委屈、绝望,种种情绪啃噬着他的心,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的悍勇与决绝。

“将军!西门……西门快守不住了!弟兄们……弟兄们快拼光了!”一名校尉连滚带爬地跑来,声音带着哭腔。

李士彬猛地转身,嘶哑的喉咙发出破风箱般的声音:“守不住也得守!告诉弟兄们,援军就在路上!杨太师绝不会放弃我们!就算死,也要死在城墙上,让西夏狗看看,我大宋儿郎的骨头有多硬!”

他拔出臂上的箭矢,任凭鲜血喷涌,举起卷刃的大刀,对着周围残存的守军吼道:“兄弟们!身后就是家乡父老!我们没有退路!今日,便与这金明寨,共存亡!”

“共存亡!!”

残存的守军发出了震天的怒吼,那是一种耗尽生命最后力气的咆哮,悲壮而惨烈。他们跟着李士彬,如同扑火的飞蛾,冲向西门最危急的缺口。

也就在此时,城外西夏中军,李元昊的眉头越皱越紧。

三天猛攻,伤亡远超预期,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寨子,就像一颗崩碎了牙的铜豌豆,硬得超乎想象。更让他不安的是,预想中的宋军援兵始终没有出现,杨延昭的冷静,让他感到了一丝棘手。

“世子,攻城士卒已疲,是否暂缓攻势,休整一日?”野利仁荣建议道。

李元昊看着城头那面虽然残破却依旧飘扬的宋字军旗,以及那些如同血人般依旧在拼死抵抗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烦躁与狠厉。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给守军喘息之机。

“不!传令下去,将所有‘泼喜’(辅助部队)也压上去!今日日落之前,必须给我拿下金明寨!我要用李士彬的人头,告诉杨延昭,这西线,到底谁说了算!”

更加疯狂的进攻开始了。连原本负责运输、杂役的西夏辅兵也被驱赶着,拿起简陋的武器,加入攻城的行列。守军压力骤增,最后的防线摇摇欲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在百里之外的定州,杨延昭终于动了。

不是动兵,而是动笔。

一份以陕西路宣抚使名义发出的、措辞极其严厉的檄文,被以最快的速度抄送陕西各路州县,并故意让西夏的探马截获。

檄文痛斥李元昊“背信弃义,屡犯天朝”,宣称大宋皇帝已下决心,调集北疆精锐及京师禁军,共计二十万大军,由杨延昭亲自统帅,不日将西征,誓要“犁庭扫穴,踏破兴庆”!

同时,杨延昭以八百里加急向汴梁上奏,详陈金明寨危局及李元昊之猖獗,并“请求”朝廷即刻下令,调遣潼关、京兆府(西安)一带的驻军向边境靠拢,做出大军集结的姿态。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和信息战!

檄文的内容半真半假,二十万大军自然是虚张声势,但北疆杨延昭的威名和朝廷可能的大规模动员,却足以让任何对手心生忌惮。尤其是对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且对南朝庞大体量心存畏惧的西夏而言,这种威胁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