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的发言,代表了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态度。他的支持,让杨延昭的请求,多了一分重量。
龙椅上的赵光义,脸色变幻不定。他看着台下跪地请命、眼神决绝的杨延昭,又看看面色焦急的潘美和一脸正色的寇准,心中波澜起伏。他欣赏杨延昭的忠勇和胆识,也明白此刻西路局势的危急。杨业若败亡,对整个北疆战局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更重要的是,杨延昭此举,是将自己和麾下军队的生死置之度外,无论成败,朝廷都无需承担主力战败的政治责任……
“准!”
良久,赵光义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杨延昭,“朕,准你所奏!虎翼军左厢骑兵,尽数归你调遣!另,赐你金牌一面,河北西路诸军,见此金牌如朕亲临,需尽力配合你行动!杨延昭……”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朕,望你……创造奇迹,救出汝父,扬我国威!”
“臣!领旨!谢恩!!”杨延昭重重叩首,再抬起头时,眼中已只剩下冰冷的杀意和一往无前的决绝!
他没有丝毫耽搁,甚至来不及回府与母亲妻子道别,起身便大步冲出紫宸殿!
“杨洪!焦赞!孟良!”他一边疾步向外走,一边厉声喝道,“传我将令!虎翼军左厢所有骑兵,携带五日干粮,轻装简从,一炷香后,北门外集结!延误者,军法从事!”
“是!!”三人轰然应诺,眼中同样燃烧着炽热的战意,立刻分头行动。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虎翼军左厢营地。没有动员,没有演说,当得知他们的杨将军要率他们驰援被困的老令公时,所有的骑兵,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卒,没有一人犹豫,没有一人退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披甲、备马、携带箭矢和兵刃,如同汇入江河的溪流,沉默而迅速地向北门涌去。
一炷香后,汴京北门外。
一千五百名骑兵(虎翼军左厢骑兵编制约两千,实际满员仅此数),鸦雀无声地肃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战马喷着白色的鼻息,骑士们紧握缰绳,目光齐刷刷地望向那个屹立在最前方的年轻主将。
杨延昭一身黑色劲装,外罩玄甲,目光扫过这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却同样坚定的面孔。他没有多说,只是猛地拔出腰间佩刀,斜指北方,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吼:
“目标,陈家谷!出发!”
“吼!!”
千骑响应,声震四野!
马蹄声如同骤起的惊雷,踏碎了汴京城外的宁静。这支黑色的洪流,在杨延昭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冲出了城门,沿着官道,向着那烽火连天、杀机四伏的北疆,向着那注定九死一生的战场,狂飙而去!
星夜驰援,只为在命运的齿轮彻底碾碎希望之前,劈开一条血路!
朝堂之上,潘美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
而寇准,则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更有一丝期盼,低声自语:“杨六郎……国之干城,但愿……你能成功……”
北疆的天空,已被战火染成了暗红色。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奔袭与血战,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