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冕旒垂下的玉藻遮挡了他大半神情,唯见下颌线条紧绷。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目光沉静地扫视着阶下群臣。
“众卿以为如何?”皇帝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短暂的沉默后,殿内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很快,鸿胪寺卿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吐蕃虽地处高原,近年屡有挑衅,然其赞普松赞干布确为一世枭雄,统一高原诸部,国力日盛。其大相禄东赞此次携重礼而来,言辞恳切,颇有诚意。若能以公主下嫁,结为姻亲,化干戈为玉帛,既可安西南边陲,免动刀兵之费,又可扬我大唐怀柔四海之德,彰显天朝气象。臣以为,此乃上策。”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不少大臣的附和。礼部尚书也出言支持:“陛下,和亲之策,古已有之。汉室昭君出塞,传为佳话,保边境数十年安宁。今以宗室女封公主,赐婚吐蕃,既全其颜面,又固我边疆,实为两全之策。”他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宗正寺卿,暗示可以从宗室中挑选适龄女子。
殿内赞同之声渐起,似乎和亲已成定局。坐在御座左下首太子位置上的李承乾,面沉如水,薄唇紧抿,放在膝上的手缓缓收拢成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侍立在武将班列中的侯君集,此人嘴角似乎还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看好戏般的冷笑。
就在和亲派声势渐涨之时,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如同金玉交击,清晰地响彻大殿,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
“儿臣有本启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起身出列的李承乾身上。年轻的太子身姿挺拔如松,玄色储君衮服衬得他面容愈发俊朗坚毅,眉宇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气。
“太子有何见解?”李世民的目光落在儿子身上,深邃难明。
李承乾对着御座躬身一礼,随即挺直脊背,目光如电般扫过方才主张和亲的几位大臣,声音朗朗,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父皇,诸位大人!方才鸿胪寺卿与礼部尚书所言,儿臣不敢苟同!”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这位以才略和强硬着称的太子殿下。
“其一,”李承乾的声音清晰而冷冽,“和亲,乃弱国不得已之下策!是国力不济、武备不修时,以女子之身、宗室之血,换取苟安之机!我大唐立国至今,父皇励精图治,文治武功,远迈前古!贞观将士,横扫突厥如卷席,威慑四夷!国库充盈,兵甲犀利,民心归附!值此国势鼎盛之时,不思以煌煌天威慑服不臣,反欲效法汉初和亲旧事,将金枝玉叶远嫁苦寒蛮荒之地?此非怀柔,实乃示弱!传扬出去,岂不让四方藩国笑我大唐无人,需靠女子维系边疆?让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