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沉的节拍仍在实验室回荡,像一种缓慢的呼吸。探测飞船表面的光纹没有熄灭,反而稳定下来,形成一圈规律明灭的环状信号。李维盯着能量曲线图,发现对方的接收频率已经从试探性的波动转为持续稳定的同步状态。
“他们在等。”他说。
陈默睁开眼。钢笔还插在控制台接口里,指尖有些发麻。他没拔出来,只是调整了握姿,让笔身更稳地嵌入槽位。星轨在他意识中运行着下一阶段的推演模型,数据流如星河般滑过思维边缘。
林小满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重新戴上后立刻调出新界面。她将之前构建的双层编码存档,转而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标题是“展示模块一”。
“信号回应成功,说明他们愿意继续接触。”她说,“接下来该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只是会发心跳节奏的文明。”
陈默点头。他看向主屏幕,那里正显示着月球背面的实时影像。陨石坑边缘,那艘探测飞船静静停泊,外壳上的光纹如同活物般缓缓流转。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考验。
不能再用模糊的共鸣去试探。
必须展示实力。
“启动技术展示协议。”陈默说,“第一阶段,能量转换装置演示。”
林小满按下确认键。实验室深处传来轻微的嗡鸣声,一组隐藏舱门缓缓开启。一台银白色立方体装置从地下升起,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某种未知材料的自然生长痕迹。实际上,那是魔法符文经过量子化建模后的科技伪装形态。
“对外解释为‘新型固态能量核心’。”林小满快速输入参数,“输出功率可达两百万千瓦,体积仅为传统聚变堆的三十分之一。”
李维同步建立虚拟信道,模拟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数据支持链路。他在终端上敲击几下,一段预设的日志记录自动生成:某秘密科研基地正在进行高能试验,坐标加密,权限仅限A级人员访问。
“伪装完成。”他说,“所有运算痕迹都指向虚构服务器集群,真实来源无法追溯。”
陈默闭眼,让星轨引导魔法能量注入核心装置。符文阵列开始运转,但外人只能看到设备表面泛起一层淡蓝色辉光,像是等离子体被精密约束。
“启动。”
嗡——
低频震动扩散开来,主控室的灯光微微闪烁。屏幕上跳出实时输出数据:电压稳定,能量转化效率98.7%,无辐射泄漏。
“第一次全息投影准备就绪。”林小满说。
她按下播放键。一道光束从天花板射下,在空中凝聚成三维图像。画面中,那个银白色立方体正在一座未来城市中央运转,周围建筑群灯火通明,飞行器穿梭其间。旁白响起,用标准普通话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清洁能源系统,已实现全天候零排放供能。”
这是提前录制的演示视频,内容完全基于现有科技逻辑包装而成。真正的魔法驱动机制被替换为“量子隧穿催化反应”这一模糊术语,既显得前沿,又不至于引发怀疑。
李维紧盯着探测飞船的能量反馈。对方的接收频率出现短暂提升,说明信息已被捕获并进入处理流程。
“他们在看。”他说。
“继续。”陈默说。
第二阶段演示随即展开。林小满切换画面,展示星际护盾系统的模拟运行场景。这一次,全息影像呈现的是太空轨道防御体系。一颗小型陨石高速撞向空间站,即将接触瞬间,一层透明屏障突然展开,将冲击力完全吸收,碎片四散弹开。
“这不是理论模型。”她说,“是实测数据重建。”
事实上,那次测试发生在三天前的月面试验场。真正的护盾由魔法阵列支撑,但在对外呈现中,被描述为“强相互作用力场技术突破”。
陈默的手一直没有离开钢笔。他知道,这种级别的能量释放必然会引起对方警觉。果然,当护盾激活的一刹那,探测飞船的信号中断了两秒。
气氛骤然绷紧。
“电磁潮涌干扰了他们的接收系统。”李维迅速分析,“被动传感器过载,自动进入了保护模式。”
“不是攻击。”陈默立即下令,“发送说明信息。”
他通过加密信道编译了一段简短文字:“本次试验为地球联合防御标准流程,无指向性意图,请勿误解。”语气平直,不卑不亢。
同时,李维释放一组引导脉冲,模仿宇宙背景辐射的自然波动节奏,帮助对方恢复感知平衡。
五秒后,探测飞船的光纹重新亮起,不再是之前的环状结构,而是演化成一种螺旋递进形态,像是某种肯定的回应。
“他们接受了。”李维说。
“第三阶段。”陈默说,“魔法智能系统演示。”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最后一个文件夹。这次没有全息投影,而是直接接入通信频道,向探测飞船发送一段交互式程序包。程序本身是伪装过的AI学习模型,内核却是星轨的部分功能简化版——具备自主推理、跨学科知识整合和实时环境适应能力。
“我们将它称为‘通用型认知引擎’。”她说,“能在十分钟内掌握一门新语言,或解析未知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
程序包发出后,实验室陷入短暂沉默。三人紧盯主屏右侧的反馈曲线。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
十二秒。
二十秒。
就在林小满准备检查传输是否失败时,探测飞船的外壳突然大面积亮起。原本分散的光纹连成一片,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节点之间不断传递光点,速度越来越快。
“他们在运行程序。”李维瞳孔颜色变化,灰蓝与琥珀交替闪动,“运算强度极高,接近超算峰值。”
“而且不是简单执行。”陈默看着数据分析窗口,“他们在尝试反向理解架构逻辑。”
林小满调出协议日志,发现对方在接收到程序后的第七秒,就开始生成新的响应代码片段。这些代码不具备攻击性,更像是提问式的交互请求。
“他们想和系统对话。”她说。
“允许基础交互。”陈默说,“限制权限等级,只开放数学与基础物理模块。”
林小满迅速设置防火墙规则。魔法智能系统的回应开始传回,屏幕上逐行显示双方的交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