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辐射?”
“检测仪在这儿,您自己测。”
一位退休电工凑近设备箱,仔细看了接线方式,点头:“设计是讲究的。要是早十年有这东西,我们片区夏天也不至于三天两停电。”
舆论慢慢转向。
第三天夜里,没人再涂鸦设备外壳。相反,有人用红漆在旁边画了个笑脸。
省发改委能源改革调研组是在第七天上午来的。
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校门口,两名穿夹克的男子走进校长办公室,要求调阅启明科技实践小组的所有材料。消息很快传到实验室。
“他们要看原始数据。”李维盯着远程警报提示,“权限请求来自省级政务内网Ip,编号合规。”
“给。”陈默说,“但只给转化后的版本。”
林小满立刻调出白皮书文档,将魔法效应参数全部替换为可验证的物理表述:维度共振模型改为“多频段协同补偿算法”,能量碎片活性衰减曲线转化为“非线性阻尼响应函数”。每一个公式都经得起推导,每一条数据都能溯源。
李维加密打包原始流,设置三级访问权限:基层人员仅能看到滤波后的报表,中级审核员可调取中间层逻辑,最高密级才涉及核心耦合机制。任何越权读取都会触发隐藏追踪程序。
张建国代表协作组提交材料时,特意强调:“零财政投入,全靠学生课余时间运维。设备成本不到三万,改造周期七天。目前覆盖东区两千三百户,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对方翻完报告,沉默许久。
“你们知道这套系统如果推广,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老城区不用等五年电网升级。”张建国说,“也能用上稳定的电。”
那人合上文件夹:“我们会列入内部案例汇编。”
当天傍晚,教育局来电,称项目“确有创新价值”,暂不叫停,但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不得擅自扩大试点范围。
陈默坐在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的绿色信号流。星轨正同步归档本次运行全周期数据,生物电消耗略高,他含了一片葡萄糖,等那股甜味散开,才开口:“他们看到了结果,但没看清过程。”
林小满靠在墙边检查明日科普展板,嘴角微扬。“没关系,只要他们愿意看,总有一天会懂。”
李维戴着耳机监听分布式节点状态,手指在键盘上轻敲。守望者v0.3的预警响应时间已压缩至0.7秒,一旦检测到异常负载,可在0.3秒内完成降频与日志覆盖。
张建国收拾好公文包,把最新一期《湖南教育动态》放在桌上。封面右下角印着一行小字:“基层创新的青春力量”,配图是学生们在展台前讲解电路原理的照片。
夜渐深,实验室只剩设备低鸣。
陈默取出钢笔,旋开底盖,注入最后一管营养液。笔身微颤,星轨传来轻微共鸣。他知道,这不只是一次电力调节的成功。
而是某种更深远的东西,开始渗入现实。
窗外,县城灯火连成一片,不再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