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脉冲。
护盾再次波动,裂痕再现,位置与前次重合。李维立刻读取分子振荡状态:“裂痕扩展速度降低12%,闭合延迟增加至0.29秒!”
就是现在!
陈默右手一压,触发预存脉冲。
压缩能量爆发,顺着原有裂痕灌入。两股频率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叠加,护盾结构发出一声低沉的震鸣,裂痕猛然扩张近三倍,宽度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边缘闪烁着不稳定的蓝光。
“成功了!”李维低喝。
陈默没有放松。他知道,这只是阶段性突破。护盾具备深层冗余机制,若不能持续施压,仍会逐步修复。他们需要一套可复制的操作流程,确保最终破解时万无一失。
“记录参数。”他对林小满说,“从起始频率、上升斜率到峰值维持时间,全部封存。”
林小满点头,靠在墙边,手指轻抚项链。她脸色苍白,额角渗出冷汗,体力已接近警戒线。但她坚持着,将每一次能量输出的细节刻入记忆。
陈默取出一支葡萄糖剂递给她。液体入口即化,甜味迅速渗透神经系统,缓解了部分疲劳。与此同时,他调用星轨的记忆缓存功能,将完整调频模型打包进一个克莱因瓶结构的信息单元中。这不是简单的数据存储,而是一种高维信息封装技术,确保参数不会因外部干扰丢失或畸变。
“封存完成。”他说。
李维则切换至被动监听模式,反向追踪远处残留的量子扰动。扫描结果显示,那并非敌方探测信号,而是矩阵系统本身运行产生的背景噪声,已被静默协议有效屏蔽。
“警戒等级下调至低风险。”他汇报,“至少十五分钟内不会有外部威胁接近。”
陈默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最终参数表:起始频率432.6hz,上升周期2.1秒,峰值维持0.31秒,回落斜率可控。每一个数值都经过三次验证,误差范围小于0.05%。
这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钥。
他抬头看向护盾方向。那道裂痕仍未完全闭合,像一道悬而未决的判决。只要再来一次精准打击,就能让它彻底崩解。
但此刻,没有人说话。空气里只有设备运转的低鸣和林小满逐渐平稳的呼吸。
李维的手指搭在键盘边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他的义眼转入低功耗待机模式,但仍保持对环境能量场的全频段监控。
林小满闭目休整,项链表面裂纹更深,边缘泛着暗红色微光,像是某种材料即将到达物理极限。
陈默坐在符文阵边缘,笔记本摊开在膝上,笔尖悬于纸面,等待最后一行数据落定。
就在这时,终端屏幕突然跳动了一下。
李维瞳孔微缩,左眼灰蓝、右眼琥珀交替闪动,迅速调出原始信号流。
“不对。”他低声说,“能量基底出现了非自然谐波。”
陈默抬眼。
“不是我们产生的。”李维盯着波形,“频率偏移0.003赫兹,像是……有人在模仿我们的共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