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插在地核阵眼,血痕沿着符文沟壑缓缓延伸,光柱未散。陈默的呼吸浅而稳,左手掌心的伤口已经凝结了一层暗红痂膜。他盯着五米外悬浮的触手群,那些由铭文构成的半透明构造正缓慢摆动,像某种沉睡生物的神经末梢,在等待一个信号。
林小满靠坐在符文圈边缘,手臂上的银纹不再剧烈跳动,但皮肤下仍有微弱波动,如同心跳的余震。她闭着眼,额角渗出细汗,嘴唇微微颤抖了一下。
“它又来了。”她低声说。
李维的手指停在控制台边缘,机械义眼的红光间歇闪烁。屏幕上三十五个永动机的能量同步率回落至百分之八十九点三,可外围空间的压力值却在持续攀升。他没有抬头,只是将终端切换到被动接收模式,关闭所有主动发射源。
“不是进攻。”他说,“是扫描。”
陈默没动,右手轻轻抚过笔记本封面。那枚似“回”非“回”的符号在纸面若隐若现,与远处一条触手末端的铭文保持着极其微弱的共振频率。他知道,这不是巧合。
他拔出钢笔,迅速在地面划出一道逆向感知阵。笔尖带起的血珠滴落阵心,瞬间被吸收。星轨的声音在他意识中响起:“高维频段检测到异常信息波,编码结构具备人格特征,非自主程序生成。”
“有人在看我们。”陈默说。
话音刚落,空气开始扭曲。不是触手那种实体化的撕裂感,而是整个空间的质地发生了变化,仿佛光线穿过温差剧烈的水面。一道人影从矩阵核心缓缓浮现,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面容冷峻如刀刻。
周振海。
他的投影站在半空,双脚并未接触地面,身形通透却轮廓清晰,目光扫过三人,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你们以为自己在破解系统?”他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骨髓的压迫,“其实,你们只是验证了它的完整性。”
李维猛地按下记录键,却发现传感器捕捉不到任何数据流来源。他快速调取分布式节点监测图,发现这道投影的信号并非来自单一服务器,而是由三十六个永动机共同维持,每一个都在输出相同的信息片段,彼此补全,形成闭环。
“斩不断。”他咬牙,“这是虚拟人格,不是远程连线。”
陈默盯着对方的眼睛。星轨同步启动微表情分析模块——瞳孔收缩延迟0.3秒,嘴角上扬弧度固定,语调转折处有0.1秒的缓冲间隙。这不是实时操控,是预设逻辑与部分真实意识融合后的产物。
“你是备份。”陈默说,“二十年前实验失败时,你把自己的意识切片封进了系统底层。”
周振海笑了,笑声不大,却让林小满的身体猛然一颤。她捂住耳朵,脸色发白:“别……别念那个名字。”
“怎么?”周振海俯视着她,“认不出我?你们体内的共鸣器,可都是按照我的设计图制造的。第七号实验体,情感锚定失败,重启计划b——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
林小满咬住下唇,指甲掐进掌心。
陈默抬手,挡在她面前。“他在刺激你的情绪波动。”他对李维说,“关掉所有外部反馈设备,现在每一声回应,都是给他的能量供能。”
李维立刻切断通讯链路,连机械键盘的背光都熄灭了。
可周振海并不在意。他抬起手,轻轻一挥。
刹那间,现实崩解。
地面不再是试验场的混凝土,而是向上隆起成无数玻璃般的建筑残骸,倒悬于头顶;天空裂开,银河倾泻而下,星辰在低空旋转,投下诡异光影。远处传来城市喧嚣,近处却寂静无声。一列磁悬浮列车从虚空中穿行而过,车身透明,乘客面目模糊,动作凝固在惊恐瞬间。
“这不是幻觉。”林小满喘息,“我能感觉到……空间坐标变了。”
陈默强迫自己站直。星轨正在回放过去十秒的环境参数:重力场轻微偏移0.7%,电磁背景辐射增强42%,最关键的是,周边人群的脑电波峰值出现了三次剧烈震荡——分别对应恐惧、愤怒和绝望。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二十二天前,第229章,他们在长沙磁悬浮试验线拦截暗鸦组织袭击时,曾记录到一组异常能量潮汐。当时无法解释来源,只能标记为“未知情感共振现象”。现在想来,那根本不是偶然。
“我明白了。”陈默低声说,“你不是创造了能量矩阵……你是用它收割情绪。”
周振海的笑容僵了一瞬。
“每一次恐慌,每一次挣扎,每一次濒临崩溃的心理状态,都会释放特定频段的生物电磁波。”陈默继续说,“你把这些波动收集、压缩、转化,成了驱动系统的燃料。所以你不怕反抗——越强烈的对抗,越能喂养你的系统。”
“聪明。”周振海终于开口,语气里多了几分真实的波动,“但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这套系统最初的设计目标,是治疗抑郁症。”
林小满抬起头。
“通过提取积极情绪,注入患者大脑,重塑神经通路。”周振海望着她,“可后来我发现,负面情绪的能量密度,是正面的十七倍。愤怒、痛苦、绝望……这些才是真正的高纯度能源。”
“所以你拿活人做实验。”陈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