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的笔尖悬在半空,没有落下。那团漆黑的核心静静悬浮,像一颗被钉在现实裂缝中的瞳孔,吞噬着周围每一缕光。陈默的指节绷紧,笔身微微震颤,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体内生物电能正被星轨疯狂抽离,如同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即将耗尽的电流。
三十六个时空区块聚合而成的克莱因瓶结构并未崩塌,反而在扭曲中趋于稳定。可这稳定是假象——空间本身正在溃烂。原本平滑的拓扑曲面出现褶皱,像是被无形之手揉捏过的金属箔,局部区域开始向内塌陷,形成七个微小却致命的凹点。时间在那些区域失去线性,一粒尘埃落下需要三秒,而下一瞬又在毫秒内风化成粉。
“不是迷宫的延续。”陈默低声说,声音干涩,“是缝合失败后的组织坏死。”
林小满靠在第七阵眼残基上,指尖残留着符文灼烧后的焦痕。她没有抬头,但能感知到血脉深处那一丝微弱的牵引——某种东西在节点内部搏动,像心跳,又像齿轮咬合的节奏。她张了张嘴,却只吐出半句警告:“别靠太近……它认得我们。”
话音未落,李维的机械键盘在背包中发出低频嗡鸣。他单膝跪地,左眼灰蓝如极夜冰原,右眼琥珀色光斑急速旋转,义眼的量子扫描模式已切入极限频段。虚空中浮现出七组坐标数据,以淡红色光点标记,其中一点格外明亮,位于原迷宫圆厅正下方三米处,形状酷似瓶颈收束的咽喉。
“主节点锁定。”李维声音紧绷,“空间曲率畸变值达到临界,再拖十四秒,局部引力将突破逃逸速度。”
陈默没有回应。他收回钢笔,反手在掌心划出一道浅痕,鲜血渗出的瞬间,星轨启动了高维建模协议。欧拉公式不再是符号,而是被编码为空间锚定信号,沿着血脉与意识的通道逆流而上。星轨将其投射为一组十一维拓扑静默波,精准覆盖在主节点表层。
量子膜的活性骤然停滞。
那层覆盖在坍缩点表面的自我修复膜如同凝固的液态汞,停止了流动。这是唯一的机会窗口——不足两秒。
陈默抬手,钢笔笔尖轻点空气。一道由高维光子凝聚而成的线状结构缓缓浮现,刀刃宽仅0.3皮米,边缘锐利到无法用肉眼捕捉。这是星轨根据非欧几何与量子引力方程推演出的“纳米手术刀”,其切割路径必须严格遵循克莱因瓶的非定向曲面参数,稍有偏差,就会撕裂空间连续性,引发连锁坍塌。
刀锋切入。
没有声音,没有闪光。空间像一块被缓慢剖开的晶体,裂口处泛起幽蓝的辉光,那是十一维结构在三维投影中的残影。每前进0.1毫米,星轨都在同步计算周围曲率变化,并通过神经接口将修正指令传入陈默的手腕肌群。他的动作不再是人为控制,而是被高维逻辑驱动的精密执行。
李维紧盯义眼数据流:“曲率梯度正常……能量泄露率下降百分之六……继续。”
林小满闭眼,感知着节点内部的波动。那搏动越来越清晰,不再是机械的节奏,而是一种混合了金属共振与生物电信号的复合频率。她忽然睁眼:“里面有生命信息残留……不是程序,是记忆。”
陈默的手一顿。
手术刀停在节点核心外0.7毫米处。再进一步,就是事件视界的边缘。
他调用星轨反向解析设备结构,将意识通过光子刀桥接至内部。星轨刚建立量子纠缠链接,节点内部突然亮起一圈符文——北斗七星排列,与周振海办公室墙上那幅星图完全一致,只是线条更古老,更像是用血刻上去的。
微型机械结构显露全貌。
它只有拳头大小,却具备完整的能量循环系统。中央是一枚旋转的球体,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每一个孔洞都在吸收周围空间的零点能。外层由七根环形轨道环绕,每一道轨道上都嵌着一枚微型晶片,晶片上刻着与林小满项链碎片相同的符文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