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与其说是一座城,不如说是一个依仗地利、仓促建成的巨大堡垒。它背靠陡峭的山岭,面向尚未完全解冻、但已开始出现浮冰的混同江(松花江),城墙由土木混合夯筑,虽不高大,但借助山势和江岸,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态势。城墙上密布着箭垛和简陋的炮位,隐约可见人影绰绰。
皇太极将他最后的本钱——约八千名八旗残部、以及数千名被裹挟的索伦、达斡尔部族战士,全部收缩到了这座最后的巢穴之中。他知道,联邦大军远道而来,补给漫长,利于速战。他唯一的生机,就是凭借这背水一战的地利和严冬的余威,挫败联邦的锐气,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联邦北征兵团主力,在距离“新京”十里外的一处背风坡地扎下大营。连日的行军,即便是机械化的先头部队也显出了疲态,更不用说后续的步兵和辎重。赵胜站在营地边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的堡垒,眉头紧锁。
“司令,敌人倚仗地利,强攻伤亡必大。”参谋长在一旁忧虑道,“是否等后续的重炮营上来,再进行攻城?”
赵胜放下望远镜,摇了摇头:“来不及了。我们的补给线太长,天气转暖,道路会变得更加泥泞。必须速战速决!皇太极就是想拖,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有地利,我们有‘铁马’和‘利炮’!传令下去,休整一日!明日拂晓,发起总攻!”
翌日,天刚蒙蒙亮,联邦军营中便响起了急促的集结号。士兵们迅速吃完热腾腾的早餐,检查武器弹药。十二辆“启明式”突击炮的引擎开始轰鸣,如同即将扑向猎物的猛兽。
总攻开始!
联邦军队并没有像传统攻城战那样,让步兵冒着箭矢炮火直接冲击城墙。首先发言的,是已经抵达前线的两个炮兵营。超过四十门75毫米野战炮和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在观测气球和前沿侦察兵的无线电引导下,对“新京”的城墙、城门及疑似炮兵阵地,进行了长达半个时辰的猛烈炮火准备!
轰隆隆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土木结构的城墙在现代化火炮的打击下剧烈颤抖,不断有段落被炸塌,城头火光四起,浓烟滚滚。
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压制可能的反击。就在这时,赵胜下达了突击命令!
“铁甲车!前进!”
十二辆“启明式”突击炮,排成楔形攻击队形,引擎咆哮着,履带碾过开始融化的冰雪和泥泞的土地,如同钢铁楔子,径直冲向被炮火撕开的城墙缺口!车载的75毫米短管炮不断喷吐着火舌,将残存的箭垛和火力点一一摧毁。同轴机枪泼洒出密集的弹雨,压制着城头任何试图露头的守军。
躲在运输车后方的联邦步兵,则紧随其后,以散兵线推进,用精准的步枪射击,清除着突击炮火力死角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