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的春天,当林枫在辽东犁庭扫穴的消息尚未完全传开时,一场关乎西山生死存亡的保卫战,已在它的家门口惨烈上演。
杨嗣昌麾下的十万“勤王”大军,兵分两路,如同汹涌的潮水,分别扑向西山镇和河口集。他们打着“清君侧,诛国贼”的旗号,气势汹汹。在他们看来,失去了主力精锐的西山,不过是一块待宰的肥肉。
通往西山镇的咽喉要道——黑山峪,成为了第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防线。卢象升亲率他一手整训的西山第二步兵旅,在此据险死守。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朝廷军队依仗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发动了一波又一波如同海浪般的猛攻。箭矢如同飞蝗般遮天蔽日,简陋的云梯一次次搭上临时加固的寨墙。
第二步兵旅的士兵们,虽然装备了西山的燧发枪,但毕竟成军时间尚短,面对如此规模的疯狂进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依托着工事,用排枪齐射回击,每一次枪响,都能在冲锋的敌军队列中撕开一道口子,但敌人实在太多了,仿佛永远也杀不完。
“顶住!为了伯爷!为了西山!”卢象升身先士卒,手持一把林枫赠予的精钢战刀,在墙头来回奔走,指挥若定,哪里出现险情,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的沉稳和勇毅,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士气。
然而,兵力上的巨大劣势,还是让防线屡屡告急。一处寨墙在投石机和重箭的持续打击下,出现了裂口,数十名敌军重甲步兵嚎叫着涌了进来!
“上刺刀!把他们压回去!”卢象升目眦欲裂,亲自带着亲兵队顶了上去。惨烈的白刃战在缺口处爆发,每一步都洒满了鲜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尖啸声!
“是我们的炮!我们的炮兵来了!”守军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原来,是留守的炮兵部队,根据预设的射击诸元和前线观察哨的指引,进行了精准的火力支援。炮弹越过守军头顶,狠狠地砸在后续跟进的敌军密集队形中,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攻势,为卢象升稳定防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河口集方向的压力更大。这里地势相对平坦,更利于大军展开。防守此地的,主要是由屯垦民兵和部分工械营武装工匠组成的混合部队,虽然士气高昂,但战斗经验远不如第二步兵旅。
在敌军不计代价的猛攻下,河口集外围防线相继被突破,战斗蔓延到了集镇内部,甚至一度逼近了重要的铁路货场和电报局。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前方血肉横飞之时,西山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林枫的崛起太快,势力扩张太猛,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旧有阶层的利益,也收纳了一些心思各异的投诚者。朝廷大军的压境,让一些潜伏的投机分子和意志不坚定者,开始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