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澎湃之心(1 / 2)

崇祯五年的深秋,西山工械营的核心实验区内,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机油、煤烟和某种未知燃料气味的灼热气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实验台那个被无数管线缠绕、发出低沉咆哮的金属怪物身上——这便是集中了西山动力科技最高成就的“麒麟一号”原型机。

与其说是机器,它更像是一堆精密零件勉强拼凑起来的艺术品。一个垂直的铸铁气缸,顶部是复杂的进气阀和排气阀,通过一根粗壮的连杆与下方沉重的飞轮连接。旁边是一个利用蒸汽机驱动的预压缩气囊,正将雾化的煤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入气缸。

王铁柱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淋漓,他死死盯着压力表,声音嘶哑地吼道:“压力到位!准备……点火!”

一名工匠深吸一口气,用力扳动一个杠杆。气缸顶部的电火花塞(由无线电项目组协助研制)猛地爆出一团蓝白色的电火花!

“轰——噗——咔啦……”

一阵沉闷的爆鸣声从气缸内传出,活塞猛地向下推动,带动连杆和飞轮转动了半圈,随即发出一串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冒出一股黑烟,缓缓停了下来。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未燃尽的油气散发出的刺鼻味道。

“又……又失败了。”一个年轻工匠沮丧地低下头。

王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油污,眼中却没有任何气馁,反而闪烁着更加执着的光芒:“怕什么!比上次多转了半圈!记录数据!检查火花塞间隙,清理积碳,检查活塞环密封!”

这就是“麒麟计划”——内燃机研发的日常。失败是常态,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庆祝。

林枫站在外围,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他没有出言指导,更没有干涉具体的研发过程。他深知,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是一个质的飞跃,涉及材料、工艺、燃料、控制的全面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能做的,就是提供原理方向、充足的资源和无限的耐心。

“伯爷,让您见笑了。”王铁柱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这玩意儿,比蒸汽机难伺候多了,脾气大得很。”

“无妨。”林枫拍拍他的肩膀,“记住我跟你说的要点:压缩比、点火正时、油气混合比。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不要怕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铺路。”

他看向那台再次被工匠们围起来拆解的“麒麟一号”,目光深远:“铁柱兄,你要记住,我们造的不是一台机器。我们是在创造一颗‘心’,一颗能让铁马自行奔驰,能让巨舰劈波斩浪,甚至……能让钢铁大鸟翱翔九天的‘澎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