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思想的阵地(2 / 2)

这份报告如同一块巨石,在死水般的舆论潭中激起了巨大波澜。许多中立甚至偏向保守的士绅,看着那些无可辩驳的数据,第一次陷入了沉思。或许……这林枫所为,并非全然是恶?

与此同时,在张溥的全力运作下,新一期的《格物学报》顶风出版。但这一期的内容,并非高深的科技论文,而是一篇篇战斗檄文般的科普文章。

其中最为重磅的,是由林枫亲自定稿、顾炎武润色的《“永动机”辨谬》。文章用严谨的逻辑和公开可重复的实验(利用摩擦和散热原理),彻底驳斥了流传已久的“永动机”幻想,并借此阐明了“能量守恒”这一科学基石的概念。文章痛斥那些不事研究、空谈玄理、甚至以此招摇撞骗的行为是“蠹国之贼,害民之尤”,并大声疾呼:“格物之道,在乎实证,在乎理性,在乎造福生民!”

这还不够。学报还专门开辟专栏,连续刊文,用最简单的力学原理解析“杠杆何以省力”、“滑轮何以提重”,并配以清晰的图示。文章指出,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不过是天地间本就存在的“理”,圣人亦云“格物致知”,西山所为,正是循圣人之道,探天地至理,何错之有?

这一手极其高明。它没有直接为林枫的政策辩护,而是通过普及科学原理和批判伪科学,巧妙地树立了“理性、实证、有用”的价值观,将西山模式与“进步、求真、务实”捆绑在一起,而将对手推向了“愚昧、空谈、虚妄”的对立面。

新旧思想的碰撞,在看不见的战场上激烈交锋。

京城某家茶馆里,几个老学究对着《西山报告》吹胡子瞪眼:“成何体统!与民争利,数据焉能尽信?!”

旁边一个年轻士子却忍不住反驳:“老师,数据或可造假,但西山百姓面色红润却是事实。学生以为,若能活民,何必拘泥于古法?”

江南某书院内,山长严禁学生阅读《格物学报》,却有学子在深夜秉烛,偷偷传阅,看着那“永动机辨谬”的文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原来如此!世间竟有如此清晰透彻之理!”

甚至连深宫之中,崇祯皇帝在批阅奏章之余,也鬼使神差地让太监找来了那份《西山报告》。他看着那远超朝廷掌控区域的粮食增产数据和税收数字,久久不语,心中五味杂陈。

伯府内,林枫听着陈文渊关于舆论风向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的汇报,脸上并无得意。

“这只是一个开始。”林枫平静地说,“思想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我们不仅要防守,更要进攻。下一步,让格物院准备一系列文章,主题是……‘为何我华夏曾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却在近代渐趋停滞?’我们要引导人们去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窗外,雪依旧在下。但思想的坚冰,已然被这来自西山的、混合着数据理性与科学光芒的火焰,灼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比任何军事征服都更加深刻,也更加持久。它要争夺的,是人心,是定义这个世界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