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的冬天,舆论的寒流比自然界的风雪更早地侵袭了西山。就在林枫和他的团队为预算案绞尽脑汁时,来自旧秩序的反扑,在另一个战场上骤然升级。
这一日,陈文渊拿着一摞从各地紧急送来的文书,面色凝重地走进了林枫的书房。
“伯爷,情况不妙。朝廷正式下旨,斥《西山新报》与《格物学报》‘离经叛道,蛊惑人心’,命各地官府严查收缴,禁止刊印流传。都察院的御史们更是连上奏章,攻击伯爷您‘不读圣贤书,专营奇技淫巧’,所行新政乃是‘无君无父,败坏千年纲常’!”陈文渊的语气带着压抑的愤怒,“江南方面,张溥先生来信,不少原本同情我们的书院迫于压力,已不敢再公开讲授格物之学,一些士子甚至在公开场合抨击我们,说西山……西山是‘以夷变夏’!”
林枫放下手中的笔,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军事和经济的胜利,必然招致思想上的疯狂反扑。旧秩序的卫道士们无法在战场上取胜,便试图在道统和人心上将他彻底抹黑。
“他们攻击的点,无非是‘礼崩乐坏’和‘奇技淫巧’。”林枫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既然他们要在故纸堆里和我们论战,那我们就把战场,拉到我们熟悉的地方来。”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文渊,我们不和他们纠缠‘君君臣臣’的旧账。我们要用他们无法反驳的东西,来树立我们的话语权。”
几天后,一份装帧精美、内容却极其“离经叛道”的小册子——《西山元年社会经济报告》,通过西山自己的渠道,开始在士林和民间悄然流传。
这份报告通篇没有引用一句圣人之言,而是用密密麻麻的表格、清晰直观的柱状图(由格物院制图科绘制)和冷冰冰的数据,展示了西山元年的“成绩单”:
- 西山治下,登记田亩增产三成七;
- 新增蒙学堂一百二十七所,适龄童子入学率提升至四成五;
- 工械营产出各类铁器五十万斤,布匹十万匹;
- 因匪患、饥荒死亡人口,同比下降七成;
- 官府税赋收入,因商业流通活跃,同比增加一倍有余……
报告的结尾,用加粗的字体重重地写着一句话:“是空谈仁义能活人,还是格物实干能济世?请天下人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