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这么说定了,高小鹰这混蛋竟然从口袋里掏出来两百多块钱。
这年代最大的票子就是十块的大团结,两百多块也有老大一堆了:
“哥,这是我这些年挣的家当,原本要找我妈再要点当本钱的,现在全给你。”
高大婶又要开口骂人:“这么多钱你怎么搞到手的?是不是又做了坏事?快点给人家还回去。”
黄不凡却拦住高大婶,对高小鹰说:“你这钱我就问一句,是不是抢的别人的?”
高小鹰摇了摇头:“我可从来不抢别人的钱,你可以去道上打听打听,鹰爷还经常扶困济贫呢,这些钱都是这几年做买卖挣的。”
见他又开始夸夸其谈了,黄不凡赶紧点头:
“好,我相信你,现在确实不准投机倒把,但到底不是昧良心的事,我就信你这回。这钱我先给你收着,到时候还是在本钱里。”
高小鹰应该是第一次这么爽快地得到“家人”的认同,脸上多了很多神采,眼眶里甚至还看到泪光。
也不煽情了,高小鹰最后这一刻的表现,反倒让黄不凡很满意。闲扯了几句,就催着高大婶回沂溪卫生院。
临走前,为了不让高小鹰走出去瞎混,还给他安排了个任务:
“把家里的三间房子好好打扫干净,过几天回来检查,只要看到一个蜘蛛网,藕煤厂的事就黄了。”
高大婶坐着黄不凡的单车回卫生院,一路上既唉声叹气自己这不靠谱的小儿子,还不忘提醒黄不凡,可不能被他连累了。
黄不凡让她不要担心,还很高兴地说:“老听师傅说起你家俩儿子,老大我还没见过,这老二其实还不错啊。虽然有点浑,可本质还不坏。”
听到黄不凡夸自己的儿子,高大婶心里虽然还是打鼓,可脸上的笑意却还是藏不住了。
路过黄家湾时,黄不凡还要回家一趟,高大婶也惦记美兵美芳,于是决定吃过饭再走。
去老宅转了一圈,和娘老子说了几句,刚回到家,黄玉明就风风火火进来了:
“大哥,我昨晚和威伯聊到了半夜,他让我看着办就行。我准备这几天就动手开田,你看怎么样?”
黄不凡点点头:“开田是好事,乡亲们估计没有人会反对。可你以什么名义参与?还是靠你那一身力气做事?”
黄玉明愣了一下:“我在部队这些年,虽然干农活少了,可这身力气还没有退步,不干活怎么行?”
黄不凡提醒他说:“我当然不会反对你做事,可最好有个名头。要不然,做得再多也体现不出来。”
黄玉明不懂了,他的性子原本就不拘小节,在部队这么多年,更养成了直来直去的习惯,脑子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可黄不凡不是啊,前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尤其是新世纪的二十余年,对于“怎么做事”有了太深刻的认知。放到这年代,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二弟,我们当然要脚踏实地做事,但做事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表现,那样才能让我们自己走得更好更远。
这次搞新开田,先得让大队给你安个名头,那样才算名正言顺。”
黄不凡还有半截话没说:那样才能在功劳簿上记一笔,对要走上仕途的黄玉明来说,政绩是不可或缺的。
黄玉明也不是不开窍:“有个名分确实更方便安排,威伯说让我当支书,可我不想这么快抢他的位置。”
黄不凡点了点头:“让威伯送你一程更好,你可以当个副支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