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檀香袅袅,百官肃立无声,可武德皇帝耳中却似有惊雷滚动。
这已不是简单的叛王勾结案,而是有人借沧州之乱做筏,要在朝堂之中兴风作浪,既要除掉杨柳青这员心腹大将,又要搅乱御灵卫的查案体系。
他抬眼望向阶下,目光如炬,似要穿透这紫宸殿的重重帷幕,将那藏在暗处的黑手连根拔起。
宸阳殿内气氛正凝,沈惊澜的奏禀刚落,阶下便有一人出列,正是翰林院那位须发半白的老编修。
他颤巍巍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言。沈大人与杨监正素来交好,情谊匪浅,此刻为其辩冤,虽未必徇私,但若只凭沈大人一面之词定夺,恐难服众,还需三思啊。”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泼在殿中,几位不喜杨柳青的官员纷纷颔首附和。
沈惊澜眉头微蹙,心中冷笑,此人分明是借机发难,既质疑他的动机,又想将水搅浑。
他正欲开口驳斥,说自己纯以物证论事,与私交无关,却听龙椅上的武德皇帝沉声开口:“好了。此事牵涉甚广,确需多方查验,不急在一时。退朝。”
“陛下!”沈惊澜闻言心头一紧,下意识便要出声。
他原本以为皇帝既已验出伪证,定会即刻下旨释放杨柳青,怎料竟是这般轻描淡写?
杨柳青还在飞龙卫大牢里受着罪,多耽搁一刻便多一分危险。
他刚要迈步上前恳请,眼角余光却瞥见前方吕明微的身影。
那道沉静的目光却似在无声提醒:稍安勿躁。
沈惊澜喉头一动,终究按捺住急切,缓缓垂下头,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心中却明镜似的,皇帝看似搁置,实则业已授意飞龙卫停刑,这已是眼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若此刻逼得太紧,反倒可能引来猜忌,坏了全盘计划。
武德皇帝起身离座时,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沈惊澜,眸中情绪难辨。
韦盛高唱“退朝”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百官依次告退,沈惊澜随着人流走出紫宸殿,脚步却有些沉重。
廊下的吕明微见他出来,轻轻颔首。无需多言,二人都明白,这场朝堂上的交锋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暗处。
武德皇帝虽未当场定夺,更未明言采信沈惊澜的辩词,甚至连一句安抚的话都未曾说,可散朝后的第一道口谕,却径直传到了飞龙卫大牢。“暂停对杨柳青的一切刑罚,待重审再议”。
而对沈惊澜而言,这道迟来的口谕远比朝堂上的任何承诺都更实在。
他走出宸阳殿时,虽面上依旧凝重,心中却松了大半,皇帝看似对证据真伪漠不关心,实则业已用行动表明了态度。
那暂停刑罚的旨意,便是对他所呈证据的无声认可,更是给杨柳青留下的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