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施术辨假(2 / 2)

吕明微掌力微吐,只见那叠显系伪造的信纸骤然腾起缕缕黑气;而旁侧确为杨柳青真迹的信笺与玉佩,则泛起淡淡白光,温润如玉,其间更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真气流转,正是杨柳青运功时特有的乾坤清气。

虽只是微末气息,却已让真伪立判,无可遁形。

沈惊澜与吕明微在廊下相对而立,暮色将二人身影拉得颀长。

四目交汇间,无需多言,彼此眼底的坚定已如磐石般笃定。

御灵卫既未介入杨柳青一案的核查,吕明自然不便抛头露面呈验证据。

眼下这桩冤案的昭雪,便只能落在身处翰林院的沈惊澜肩上。

“夜长梦多,此事须在明日朝会便禀明陛下。”吕明微指尖轻捻袖角,语气急促却沉稳,“御笔朱批的问罪旨意随时可能下达,咱们耽搁不起。”

沈惊澜颔首应道:“计策已妥,你且放心,翰林院掌典校之职,查验文书本就是分内事,断不会引人非议。”二人连夜将证据分门别类,反复推演说辞,直至更漏滴答过三更,才各自散去。

次日清晨,紫宸殿内香烟袅袅,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待各州府奏报、军国要务一一禀毕,内侍省都知韦盛手持拂尘,正欲扬声唱喏“退朝”,阶下忽有一人迈着方步出列,朗声道:“陛下,臣沈惊澜有本启奏。”

武德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这位身着绯色官袍的翰林院学士,缓缓颔首:“沈爱卿有何事禀报?”

沈惊澜躬身行过叩拜礼,起身时双手已捧起两个锦盒,朗声道:“臣忝掌翰林院典籍校勘之职,近日奉旨核查杨柳青一案卷宗,发现涉案书信存疑,敢请陛下御览。”

他将锦盒高举过顶,“盒中其一,据称是杨柳青勾结沧州逆贼武子谏的密函;其二,则是从杨府书房及御灵卫旧档中寻得的杨柳青真迹手札。”

韦盛连忙趋步上前,将锦盒接过呈至御前。

武德皇帝展开信纸,眉头微蹙——两份字迹确实娟秀工整,乍看之下竟难分真伪。

沈惊澜见状继续奏道:“陛下明鉴,杨柳青与武子谏在先皇年间便积怨颇深。当年陛下尚在潜邸之时,杨柳青便已投效麾下,随陛下南征北战,可谓患难与共。如今陛下君临天下,杨柳青官居兵部尚书,深受圣恩,怎会舍这泼天富贵不顾,去勾结一个叛逃沧州、自立为王的逆贼?此乃情理不通之处,臣请陛下三思。”

殿内百官闻言皆暗自点头,武德皇帝握着信纸的手指微微收紧,他自然记得。当年还是皇子之时,杨柳青确是相随的旧部。

沈惊澜话锋一转,声音愈发清晰:“再者,臣反复比对两份书信,虽字迹仿冒得极似,但遣词用句却大相径庭。据臣所知,杨柳青自幼随其父研习医道,家中藏书多是《本草》《脉经》之类医典,于四书五经涉猎不深。其平日手札素来直白质朴,偶有俗谚俚语,何来这般引经据典、辞藻堆砌的‘雅韵’?这绝非杨监正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