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宫闱之遗恨(1 / 2)

“柳美人本就因生产伤了元气,身子骨虚得一阵风都能吹倒,德妃娘娘趁她产后虚弱设下阴计。不多时,柳美人那产后的伤口便被人用不洁之物沾染,好好的皮肉竟肿得发紫,流脓溃烂,分明是染了邪祟毒症,没几日便含恨去了……”

老妪话音发颤,枯槁的手紧紧攥着衣角,泪水顺着满脸皱纹滚落:“娘娘有令,斩草要除根。奴婢那时躲在偏殿角落,见小公主裹在襁褓里,小脸憋得青紫,竟是被人用锦被闷得没了声息,亏得柳美人早有防备,悄悄在襁褓夹层里塞了透气的细麻,才在留了一丝生机,保住了半口残喘。”

她喉间像是堵了团浸了水的棉絮,哽咽着咳了两声,才勉强续道:“先前德妃娘娘早有懿旨,命老身专管小公主的‘后事’。进殿前一夜,娘娘身边的刘太监便来传话,说‘娘娘有令,此事须做得干净利落,斩草务必除根,断不可留半分后患’。”张嬷嬷说到此处,早已泣不成声,伏在地上不住颤抖。

“可那孩子才刚落地五日,草民看着她那模样,实在是下不去手啊!”

她捶着心口,泪水打湿了身前的青砖,“当晚三更天,趁着宫禁换班的间隙,奴婢抱着尚有气息的小公主,急中生智将王婆子刚死不久的女婴裹进公主的襁褓,悄悄换出了偏殿。可德妃党羽遍布后宫,眼线如织,这孩子留在宫里迟早是个死!”

张嬷嬷喘着粗气,声音里满是后怕:“草民那时急得满头冷汗,忽然想起给慈云寺送供品的刘老太监。”

“刘公公素来忠厚耿直,早年受过柳美人的恩惠,又无儿无女,平日里就住在城郊。”

“草民揣着公主,将她裹进装素饼的木箱底层,摸黑摸到刘公公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嗑得额头见血:‘这是柳美人的血脉,求您看在旧日恩情的份上,救她一命!’又将柳美人留作念想的那枚金锁塞进公主襁褓。”

“刘公公见了那金锁,又听了前因后果,长叹了口气应了。

连夜便混在送供品的队伍里出了宫,把孩子送到他乡下远房侄女家,只说是远亲不要的女娃,托着养大,还留了话:“将来她若问起身世,便说从宫里来,凭这锁认亲。”

说到此处,老妪已是哭得背过气去,旁边的宫女赶紧掐着人中救醒,她缓了半晌才续道:“时隔不久草民便被德妃寻了个错处,说我伺候不周,打了四十板子赶出宫去。待身子好些想去寻公主时,才知刘公公侄女家遭了百年不遇的水灾,房屋冲毁,孩子也在逃难中几经转卖,流落民间没了踪迹……”

她抬手抹着泪,声音嘶哑如破锣:“老身一介妇孺,无权无势,拖着病体寻了十五年,却始终杳无音讯,日夜受着良心拷问,常常梦见柳美人质问我为何护不住她的孩儿!如今苍天有眼,让公主重现天日,老身便是即刻死在此地,也求陛下开恩,莫要牵累老身那在乡下务农的儿孙……他们世代耕田,从未沾过宫廷是非啊!”

话音未落,老妪便身子一软瘫倒在地,哭得肝肠寸断,满殿只闻呜咽之声,衬得这宫闱深处更添几分悲凉。

李嵩上前一步,对着龙椅躬身奏道:“陛下,臣已将此事细细核查:那枚金锁确系大内宝库所出,与前朝造办处存档的纹样、成色、重量分毫不差,当属柳美人当年的宫中之物;那慈云寺的刘公公虽已在前三年病逝,但其乡下侄女尚在人世,臣已传她至刑部问话,所述情由与张嬷嬷供词一一吻合,并无半分虚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又道:“姜念姑娘虽在乡野长大,但关乎皇家宗祧。臣恳请陛下恩准验亲,以正其名分,也慰先皇在天之灵。”

龙椅上的武德皇帝指尖正轻轻叩着蟠龙扶手,青玉镇纸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殿内静得落针可闻,唯有张嬷嬷压抑的抽噎声断断续续,更显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