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大移民计划(2 / 2)

要么是近期入境的外籍人员,要么是近三个月内有出国记录的本国公民。

这个发现极其耐人寻味。

民警据此向上级建议,立即在已控制的区域内实施最高级别的静态管控,所有居民非紧急情况严禁外出,由士兵把守所有路口、小区出入口。

同时,动用一切力量,全面排查近六个月内所有入境人员,并进行集中隔离管控。

总指挥如获至宝,立刻召集参谋班子,以此建议为核心,稍作完善后,便作为最高指令迅速下发至全岛所有管控区。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排查开始了。

依靠各地居委会的基层力量、海关的出入境数据,以及全岛公务人员的全力以赴,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奋战,一份包含三万多名符合特征人员的详细名单被整理出来,并迅速分发到各个管控区。

这些被名单锁定的人员,被迅速、强制性地集中安置到由空置大学宿舍等场所改造的隔离区内,实施严密的统一看管。

在此期间,果然发生了多起试图逃跑和激烈的反抗事件。

多数人员在抓捕过程中被当场击毙,少数被制服的,也几乎都在被捕的瞬间选择了自尽,手段决绝。

幸运女神在一次抓捕行动中终于眷顾。

在制服一名中东籍嫌疑人时,他敏锐地发现对方企图咬碎什么东西,眼疾手快地强行撬开其嘴巴,最终从其后槽牙的凹槽里,抠出了一枚用特殊材料包裹的微小胶囊。

而这名抓捕人员正是之前发现问题所在并且上报的那个民警。

经过紧急审讯,这个中东人还是扛不住“大数据记忆恢复法”,心理防线最终崩溃,断断续续地吐露了真相:

他们是一个境外不明组织招募的,任务就是提前半天服下这种胶囊,然后前往人群最密集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成之后,他们在国外的家人将会获得一百万美金剩下的五十万尾款酬劳。

至于这个组织的具体情况、核心成员、其他潜伏者,他一无所知。

他仅仅是最底层的,用来消耗的棋子。

虽然未能挖出幕后黑手,但这名民警的推测已基本被证实。

尽管后续仍有零星的丧尸事件发生,但由于绝大多数民众已被要求居家,活动范围受限,加上排查目标明确精准,

这些零星出现的丧尸很快就被就近巡逻的士兵迅速处理,再也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感染和恐慌。

最终,在指令下达后的第十三天,琼州岛全境二十五个主要管控区全部宣告完成既定管控目标,社会秩序初步恢复稳定。

而那位凭借敏锐观察力和高度责任感立下奇功的基层民警,获得了破格提拔,被总指挥亲自点名,连升数级,直接任命为之前出过严重疏漏的那个管控区的副总指挥官,堪称一段传奇。

然而,琼州岛依靠地理优势和果断措施取得的成功案例,却难以在内陆广大地区复制。

内陆地区边界漫长,交通线四通八达,根本无法实现琼州岛那样的物理隔绝。

加之内陆本身人口密度大,丧尸病毒爆发更为猛烈,传播链条更为复杂。

眼看着华夏内陆的城市正在一座一座的失守后,一项旨在收缩防线、集中力量保障核心人口与区域的“大移民计划”,

早在高层论证阶段就已获得通过,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秘密筹划起来。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大移民计划”选中的——原定名额,不过八百万人。

其中,华夏目前半数的在役军人,且每人可额外携带一位亲属,独占两百万名额。

这是最高层拍板定下的数额,雷打不动,不容置疑。

军人在末世中不仅是为了对付丧尸,更是为了防止其他不怀好意的国家乘虚而入。

而且,这些军人也是最优秀的劳动力,能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广泛的。

紧随其后,核心技术人员、科学家、政府骨干、医生等“实用型”人才又占去了大批名额。

而留给艺术家、文化界人士这些被视为“无用”群体的,仅剩寥寥五十万。

得知内情的文科类人士自然怨声载道,却无力改变既定现实。

毕竟,“移民”上岛是为了生存,而不是谈什么情怀和人文。

甚至在计划制定者眼中,一个经验丰富的农民,远比一个文化人更值得拥有名额。

但为了安抚情绪、防止事态失控,终究还是保留了这五十万的“象征性配额”。

就让他们自己去争吧。

如此一来,既转移了矛盾,也避免了更大的乱子。

尽管这做法冷酷,甚至不公,但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存,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