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挖山洞(下)(2 / 2)

短暂的休整被头顶越来越炽烈的阳光打断。温度急剧攀升,空气闷热得如同蒸笼,不能再耽搁了。

有了新加固的支架,大伯和郑凡再次钻入山洞深处,心里踏实了些。

依旧是老搭档:大伯在前,用铁锹小心地确定挖掘边界和角度;郑凡在后,抡起洋镐大力破土。

但洞内光线比昨天更深的地方更加昏暗。大伯工作时,郑凡便举着手电筒,一道昏黄的光柱照亮大伯面前的土壁;轮到郑凡挥镐时,大伯则接过手电筒为他照明。

挖掘越往深处,难度陡增。表层的浮土和腐殖质早已挖尽,露出的土层异常坚硬板结,夹杂的碎石块也越来越多。

狭窄的空间严重限制了动作的幅度,每一镐下去都变得格外费力,挖掘速度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

这些困难也都在意料之中。

白池迅速顶上,充当起昨天方牧和李浩然的角色,用铁锹将大伯和郑凡挖松的土石铲起,暂时堆在洞口外侧。

方牧父亲则蹲在一旁,仔细地将铲出的土石中较大的、棱角锋利的石块一一挑拣出来,单独码放,这些石头或许日后还能派上用场。

四个人在闷热、昏暗、尘土弥漫的山洞里轮番接力,汗水浸透衣服,紧贴在身上,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土腥味。

时间在重复的挖掘、铲土、分拣中悄然流逝,转眼已到正午。

洞外,烈日当空,气温恐怕已逼近三十六七度。

虽然有厂房的阴影遮挡,洞内不至于被阳光直射,但密不透风的环境加上持续的体力消耗,闷热感丝毫不减,汗水如同溪流,源源不断地从额头、脖颈、后背淌下。

一直干到十二点半,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艰难挖掘,进度却只有可怜的一米出头。

几人累得腰背僵硬,手臂酸麻,喉咙干得冒烟,眼前的景物都有些发飘。

再硬撑下去,中暑是必然的。

“停手吧!”大伯直起腰,声音嘶哑,“这鬼天气,再干要出人命。歇到三点,太阳毒劲过了再干!”

众人没有异议。他们小心地将工具靠在洞壁,拖着仿佛灌了铅的双腿,一步一步朝灶房挪去。

离灶房还有段距离,就听见里面传来节奏分明的“笃笃笃”切菜声。

走进去,只见李穗岁系着围裙,正麻利地在案板上切着土豆丝。汪玥乖巧地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帮忙剥着蒜瓣。

灶房里飘散着食材的清新气息,相比洞里的闷热尘土,这里显得格外清爽。

大伯抹了把汗,环顾四周:“就你俩?其他人呢?”

李穗岁闻声抬头,放下刀想去拿水壶:“大伯母和阿姨去地里了,张薇姐带着子涵去喂猪了。大伯你们快坐,我给你们倒水。”

大伯连忙摆手制止:“闺女,别忙活,我们自己来。你赶紧弄你的。”

他走到水缸边,拿起葫芦瓢舀水,声音低沉,“要不是急着弄山洞存肉,这会儿地里的活才是顶要紧的。开春种的土豆快能收了,四月撒的玉米苗也等着除草……”

确实,眼下正是农事最吃紧的时节。

为了挤出人手挖山洞,原本负责后勤的女人们也不得不顶上一线,分担起养猪场繁重的日常生产。

灶房靠着河边,又处于风口,是几间屋子里最凉快的地方。

但这“凉快”也只是相对而言。大伯四人各自捻了些晒干的野菊花丢进粗瓷碗里,冲上滚烫的开水,放在桌上晾着。

他们也没闲着,挽起袖子开始帮李穗岁准备午饭食材——摘菜、洗菜、剥蒜。

郑凡一边费力地剥着蒜皮,一边忍不住哀嚎:“热死了!这鬼天气,要是能开空调该多爽!”

确实,即便有山谷里传来的微弱河风和穿堂风,这点凉意在高气温面前也杯水车薪。

当然有空调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