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养猪场平面图(2 / 2)

大伯一边走,一边用他那带着浓重口音的方言,如数家珍般给方牧详细介绍猪舍的情况:

从哪间猪舍通风效果最佳,能让猪们住得更舒服,到哪间猪舍卫生状况需要重点关注,以防疾病滋生,事无巨细,一一叮嘱。

这些经验,是他在这个养猪场数年来的积累。

不到半小时,核心生产区域已经巡视完毕。

方牧站在猪舍门口,目光投向了养猪场最西边那片被阳光晒得有些发白的开阔地:“大伯,西边那块地,也去看看吧。”

穿过一片空地,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菜地呈现在方牧的眼前。

虽然不大,约莫一亩多地,但里面种得满满当当:

成垄的土豆叶子郁郁葱葱;玉米苗已经窜到半人高,在微风中沙沙作响;还有一小片绿油油的青菜,长势喜人。

大伯指着这片充满生机的菜地,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和无奈:“这儿啊……你爸当初计划着再盖两排新猪舍,把规模搞大点。结果呢?”

他摇了摇头,“盖完现在的猪舍,再加上修那座水泥桥,预算基本就没了!没办法,这块好地总不能荒着长草吧?

我就带着大伙,撒了点玉米、土豆种子,又种了日常吃的蔬菜。人吃不完的,还能剁碎了拌进猪食里加餐,总归是点进项。”

方牧看着这片菜地,由衷地点点头:“大伯,您打理得真好!”

他环顾整个养猪场——猪舍、饲料、药品、菜地……

在大伯多年如一日的精心操持下,这里虽然比不上那些规模化、机械化的养猪大厂,但却形成了一个不华丽却异常扎实、环环相扣的小型生态系统。

这,或许是他们在这末世中最大的倚仗。

将整个养猪场的布局和细节,如同烙印般刻进脑海后,方牧才和大伯一起朝着灶房走去。

将整个避难所的布局在脑海中反复咀嚼后,方牧找大伯母要来几张作业本纸、一支圆珠笔和一柄锈迹斑斑的老式钢尺。

他伏在饭桌上,凭借着刚刚巡视的深刻记忆,一边在草稿纸上勾画,一边向大伯反复求证细节。

大伯则是端着茶杯,眯着眼,时不时指点纠正小细节。

最终,一张养猪场的简易平面图跃然纸上:

整个养猪场如同一个嵌入山坳的倒置梯形,由生活区、核心厂房以及西侧菜园三大部分构成。

其中生活区和厂房这些建筑集中在中心区域,呈矩形排列,长度达130多米,宽度10米,紧凑而高效地排列在山坳最平坦的区域。

生活区:包含一个灶房;五间低矮但坚固的砖瓦平房;一个用水泥砌成的公用厕所,内设简易淋浴隔间。

厂房:占据核心区域绝大部分面积,内部包括:

四个育肥猪舍:每个空间宽敞,最大可容纳200头膘肥体壮的猪,屋顶是由彩钢搭建。

一个母猪产房:可容纳50头待产或哺乳的母猪。

饲料操作间:饲料以及打料机存储的地方。

药品储藏间:日常药品和防疫疫苗。

菜园(西侧):一片一亩多的菜地。除了角落一个小小的竹篱笆围起的散养鸡圈,其余土地被分割成整齐的田垄,生长着玉米和土豆。

其他区域(东侧):一条连接各处的简易碎石路,以及半拉劈好和待劈的柴火堆。

方牧凝视着这张凝聚着现实与希望的图纸,大脑飞速运转,进行着残酷的生存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