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打开新文档,开始录入洽谈安排。“第一家十点到,是设备供应商的代表。第二家下午两点,仓储公司的负责人亲自来。”
“准备议程。”陆轩说,“重点谈两项——数据互通机制,应急响应协同。我要知道他们能不能做到实时对接,出了问题谁负责,多久能解决。”
“需要准备演示吗?”林娜问。
“要。”陆轩说,“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系统是怎么运行的。不只是讲概念,要看实际流程。”
会议结束。三人离开后,陆轩留在会议室。他把四份企业简介摊在桌上,重新排列顺序。智能安防模块供应商排左,西北仓储服务商排右。他在两者之间画了一条连接线。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调出樊星阁过去六个月的服务履约数据。平均响应时间从三十七分钟缩短到十九分钟,客户投诉率下降百分之六十二。这些数字必须成为谈判的底气。
中午十二点,林娜送来更新后的洽谈资料包。每家企业后面都附了新的核查备注。设备供应商的实际控制人名下没有空壳公司,社保缴纳人数与官网披露一致。仓储公司近三年无法律诉讼,税务状态正常。
“法务组说,可以进入下一步。”她说。
陆轩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张组织架构图。“他们有个技术对接小组,专门处理外部系统接入。”
“我已经约了他们的技术主管一起参会。”林娜说,“明天上午十点,会议室二。”
下午三点,孙明送来财务问答清单。一共十二个问题,涵盖现金流、负债率、研发投入占比、上下游账期等关键指标。每个问题都设计成开放式,避免对方用预设话术应付。
张涛交来的是另一份材料——价值观匹配测试题。问题包括“如何看待合作中的主导权分配”“遇到利益冲突如何决策”“是否接受第三方审计”等。题目不长,但直指核心。
陆轩看过后说:“会谈时自然带进去。不要像审问,要像探讨。”
“明白。”张涛说。
晚上七点,办公楼大部分区域已熄灯。陆轩的办公室还亮着。他把四份简介并排摆在桌面上,用红笔在两家目标企业上方再次画线。然后写下一行字:技术+物流=服务闭环。
手机震动。林娜发来消息:“洽谈日程已确认,第一家明天上午十点到。”
他回复:“准备好会议室投影,我要他们看到我们的格局。”
放下手机,他合上文件夹,没有起身。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明亮,楼下的街道偶尔驶过一辆车。他盯着桌面看了很久,手指轻轻敲了两下台灯边缘。
投影仪在会议室二已经调试完毕。幕布垂下,遥控器放在会议桌中央。白板擦得很干净,左侧贴着流程图模板,右侧预留了写字空间。
陆轩站起身,关掉办公室的灯。走廊灯光照进来,在地板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影子。他走回座位,重新打开台灯。
文件夹再次翻开。他在设备供应商的名字旁加了一个星号。这是第一个要面对面谈的企业。
也是检验筛选原则的第一步。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明天第一句话,问他们三年内的技术迭代计划。如果答不上来,不用往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