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点头,翻开笔记本开始记录。
“还有。”陆轩拿起遥控器,切换屏幕,“我们将建立‘决策模拟系统’,还原各类突发场景,新人上岗前必须通过三级模拟考核。第一课,就是三级警报响应。”
林娜笔尖一顿,在本子上写下:“模拟系统第一课:三级警报响应。”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马亮忽然开口:“轮替机制,谁来评?”
“你。”陆轩看着他,“你带的组,你负责初评。李刚负责复核。张涛和赵宇组成仲裁组,有异议可提请复议。”
李刚皱眉:“那岂不是他定一半?”
“是。”陆轩点头,“你信不过他,可以换人。但如果你不换,就得接受他的判断。这是责任,不是特权。”
马亮没笑,只是缓缓点头。他心里清楚,陆轩这是把机会和压力都给了他,他必须用成绩证明自己。
李刚微微抬头,与马亮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似是对未来的担忧,又似是对改变的期待。
“还有一个问题。”赵宇终于开口,“考核标准怎么定?主观判断太多,容易变成人情分。”
“标准由技术组统一制定。”陆轩说,“但评分权重中,实战表现占七成,理论测试占三成。谁在压力下还能保持清醒,谁就得分高。”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众人。
“我不是要搞平均主义,也不是要搞英雄主义。我要的是一个能自己运转的体系——老的能带,新的能上,走的能补,断的能接。”
他说完,走到白板前,将三栏方案完整写下,最后一笔落下时,笔尖在“轮替岗”下方重重一顿。
“方案从明天起执行。今晚,各组重新提交岗位名单,按新机制填报。六点前交到我桌上。”
没人再质疑。
李刚低头翻看自己的方案,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纸页边缘。他知道,陆轩没有否定他,但也没有全然接受。稳妥还在,但不再是铁板一块。
马亮盯着“轮替岗”三个字,眼神渐渐沉定。他知道,这不是他想要的全部,但已经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新人有机会,但他也得真刀真枪地证明自己。
张涛靠在椅背,看着陆轩。他知道,陆轩从没站在哪一边,他只是在等所有人把话说尽,然后给出一条既能守住底线,又能打开前路的道。
赵宇低头看着终端,开始重新计算系统权限分级的可行性。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制度设计出来了,能不能跑通,还得看执行。
林娜合上笔记本,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19:47。
距离新名单提交,还有六小时十三分钟。
陆轩站在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他没开灯,办公室里只有屏幕的微光映在脸上。
他拿起笔,在便签上写下:“责任不是分出来的,是抢出来的。”
笔尖一顿,又添一句:“但抢之前,得有人敢给机会。”
他放下笔,看向门外。
走廊尽头,王磊正站在公告栏前,手里攥着一份打印纸,指节发白。那是尚未更新的岗位预排表,他的名字仍被标在“辅助岗”一栏。
他没动,只是盯着那行字,像在看一道门。
门没开,但他已经站到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