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一脚踹出黑道传奇 > 第801章 综合考虑定方案

第801章 综合考虑定方案(1 / 2)

六点整,办公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在等待最终的方案提交结果。这时,门被轻轻推开,林娜将一叠文件放在陆轩桌前。最上面那份封面上写着“人员安排方案”,量。

陆轩没立刻翻看,只是将手中那支笔轻轻放下,目光扫过文件边缘露出的一角——李刚的方案上贴着一张便签,写着“核心节点不容试错”;马亮的则干脆没有封面,第一页就是“责任书模板”,落款处已签好名。

他翻开第一份。

李刚的逻辑清晰:关键岗位必须由五年以上资历者掌控,新人可参与辅助流程,但无决策权。理由只有一条:项目成败系于毫发,容不得半点犹豫。

第二份是马亮的。通篇没有修饰,直指问题核心——“不敢让新人做决定,他们就永远学不会做决定。”他提出三组新人直接顶上关键岗,老成员退居监督位,若出问题,由他本人承担全部后果。

张涛的方案折中,建议双人协同机制,主岗与副岗共同签字方可执行指令。他在末尾写道:“不是不信任年轻人,而是制度要兜住底线。”

赵宇的提交最薄,却最锋利。他主张重构系统权限,按风险等级自动划分响应级别,低级异常由值班员自主判断是否上报,系统记录操作轨迹,事后追责。附言只有一句:“我们不是在选人,是在设计机制。”

陆轩一页页看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不是节奏,是提醒。

他知道,这些人说的都不是错的。李刚怕的是崩盘,马亮怕的是停滞,张涛想平衡,赵宇想革新。他们争的从来不是谁上谁下,而是樊星阁接下来十年该走哪条路——是稳如磐石,还是破浪前行?

他抽出一张空白纸,提笔写下三个词:稳妥、成长、传承。

然后在中间画了一条线。

稳妥不能以牺牲成长为代价,成长也不能以动摇根基为前提。真正的传承,不是把位置让出来,而是让人有能力接住。

他重新翻开所有方案,在张涛的“双人协同”旁写下“协同≠分责”,又在赵宇的“系统授权”下划线标注“需配套考核”。最后,他在马亮的责任书上停留片刻,提笔补了一句:“责任可签,但能力不能靠赌。”

七点十五分,指挥室灯亮。

所有人落座,没人说话。空气里还残留着昨日争执的余温,但这一次,没人再急于开口。

陆轩站在白板前,没有先说话,而是将王磊那晚的值班记录投影在大屏上。时间戳清晰显示:系统异常发生后,王磊等待了三分钟零十四秒,才按下警报。

“他不是不报。”陆轩开口,声音平稳,“他是不知道该不该报。”

他转身,拿起白板笔,在原先那道红杠下方,写下三行字:

关键岗:老带新,主责在老,流程留痕。

辅助岗:新主责,老监督,允许试错,必须复盘。

轮替岗:月度考核,末位轮出,首位晋升。

“关键岗不放权,不是信不过新人,是信不过流程。”陆轩说,“从今天起,每一个新人进关键岗,必须完成三十小时带教记录,由带教师傅签字确认。流程走完,才能独立值守。”

马亮眉头微动。

“辅助岗,新人独立操作,老成员远程监控,发现问题可叫停,但不能代劳。出错不追责,但必须写复盘报告,全组传阅。”陆轩顿了顿,“错一次可以,错两次要谈话,错三次,直接调岗。”

李刚眼神微闪。

“轮替岗每月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不只是技术操作,还包括临机决断、压力应对、团队协作。”陆轩指向白板上的轮替考核表,“第五项,专门评估‘突发情况下是否敢做决定’。”

张涛低头看着自己的方案,嘴角微微下沉。

“有人担心管理成本。”陆轩看向赵宇,“但比起三分钟延迟带来的连锁反应,多花几个人做评估,值得。”

赵宇没说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像是在计算什么。

“也有人担心新人压力太大。”陆轩转向张涛,“所以我决定设立‘新人成长基金’,用于心理疏导、应急培训、家属慰问。林娜负责牵头,一周内拿出执行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