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知识的慰藉(1 / 2)

程昱的出现,像一束温暖而不刺眼的阳光,照进了苏晚被阴霾笼罩的世界。每周两次的设计基础课,成了她生活中最期盼的时光。

那间洒满阳光的小书房,暂时隔绝了澜苑无处不在的压抑感,变成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可以自由呼吸和思考的独立空间。空气中弥漫着铅笔的木屑味、水彩的清新气息,以及一种名为“可能性”的希望。

程昱是个非常好的引导者。他从不居高临下,也不会因为苏晚在某些基础上的生疏而流露出丝毫不耐。他更像一个见识广博、充满热情的朋友,带着她漫步在设计的历史长河与多元世界中。

“苏晚,你看这幅蒙德里安的构图,看似简单,但这种极简的色块和线条,是不是有一种内在的音乐节奏感?”

“试试用你的左手画这幅速写,对,别去想像不像,感受那种不受控制的、笨拙的线条,有时候灵感就藏在这种意外里。”

“色彩是有情绪的。想想看,如果让你用颜色来表达团团第一次对你笑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颜色?”

他的问题常常天马行空,却又总能精准地触动苏晚内心柔软的角落,激发她的表达欲。她开始尝试用画笔记录团团的睡颜,用线条勾勒窗外庭院的一角,甚至大胆地设计了几款充满童趣的婴儿连体衣图案。

虽然笔触依旧稚嫩,构图也显青涩,但每一次下笔,都让她感觉到一种久违的、掌控自己思绪的充实感。那些被压抑的情感、对自由的渴望、对儿子的爱,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宣泄和表达的出口。

知识,如同甘泉,滋润着她几近干涸的心灵。她不再仅仅是被动承受命运的“苏小姐”,而是在努力汲取养分、试图重新扎根生长的“苏晚”。

团团似乎也成了这间小书房的“编外学员”。他习惯了妈妈上课时,自己就在旁边的地毯上玩耍。程昱似乎对孩子有种天然的亲和力,偶尔会顺手用废纸折个小动物逗他,或者在他不耐烦时,用一支彩色铅笔在纸上随意划拉几下,就能吸引住小家伙全部的注意力。

有一次,苏晚正在练习静物素描,画一个插着枯萎玫瑰的花瓶。她画得很投入,试图捕捉光线在花瓣残骸上留下的痕迹,眉宇间带着专注,也带着一丝因画不出心中所想而产生的轻微焦躁。

团团大概是玩腻了积木,爬到她脚边,咿咿呀呀地拉着她的裤脚求关注。

苏晚正沉浸在绘画中,一时没有回应。

小家伙委屈地瘪瘪嘴,眼看金豆豆就要掉下来。

就在这时,程昱走了过来。他没有去抱团团,而是蹲下身,从笔筒里拿出一支红色的彩铅,在苏晚画的那朵枯萎玫瑰旁边,极其快速地、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朵线条简单、却充满勃勃生机的小花苞。

然后,他把彩铅塞到团团的小胖手里,引导着那只握不住笔的小手,在那朵小花苞上,笨拙地、重重地戳了一个红色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