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 > 第77章 法护公益赴哈佛,少年志在护难民

第77章 法护公益赴哈佛,少年志在护难民(2 / 2)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张瑶和大姑拎着东西走了进来。张瑶手里捧着一束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瓣饱满,开得正盛;大姑手里则拎着一个圆圆的蛋糕,蛋糕上用奶油画着法槌和爱心的图案,旁边还写着“念念加油”四个小字,一看就是亲手做的。

“念念!恭喜你呀!”张瑶一进门就大声喊道,把向日葵递到念念手里,“听说你被哈佛录取了,还是公益法律专业,太牛了!这束向日葵送你,祝你在哈佛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阳光,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大姑也跟着凑过来,把蛋糕放在办公桌上,笑得合不拢嘴:“念念这孩子,打小就心善,总想着帮别人。记得上次跟晚晚去索马里,看到难民孩子没饭吃,她偷偷把自己的零食全分给了人家,还跟着大姑一起给孩子们上课。现在考上这么好的大学,学能帮人的法律,大姑真为你骄傲!”

她拉着念念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嘱:“以后去了美国,可别忘了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天冷了加衣服。常给大姑发视频,跟大姑说说外国的法律跟咱中国的不一样在哪,大姑虽然听不懂,但就想听听你的声音,知道你一切都好。”

念念接过向日葵,抱着大姑的胳膊,眼眶又红了:“谢谢张瑶阿姨,谢谢大姑!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将来我不仅要帮难民维权,还要给大家的公益项目提供法律支持,张瑶阿姨的非遗光伏走出去,大姑的光伏课开到更多地方,都不用担心法律问题,我来给你们保驾护航!”

正在这时,林晚的手机响了,是莱拉打来的视频电话。林晚接通电话,把手机对准念念,笑着说:“莱拉,告诉你个好消息,念念被哈佛公益法律专业录取了!”

“真的吗?!”莱拉的声音立刻从手机里传出来,满是激动,“念念,恭喜你!你太了不起了!我真为你高兴!”屏幕里的莱拉,穿着一身光伏公益组织的制服,背景是索马里的光伏小学,远处能看到蓝色的光伏板,“念念,你知道吗?索马里有很多难民,他们逃到这里后,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有的找不到工作,有的孩子没法上学,还有的会被欺负。等你学成回来,一定要来索马里,帮我们的难民争取更多权利!我会一直等你,给你当翻译,带你走遍索马里的每个角落!”

视频里,玛丽婶子也凑了过来,她手里还抱着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对着念念竖起了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念念,好样的!用法律保护我们,保护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你是我们的英雄!”

念念对着屏幕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莱拉阿姨,玛丽婶子,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等我学成了,第一个就去索马里,帮大家维权,让所有难民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当天晚上,大家在星火公益的办公室里办了个小小的庆祝会。办公桌上摆满了食物,有大姑亲手做的蛋糕,有张瑶买来的水果和零食,还有志愿者们凑钱买的饮料。蛋糕上的蜡烛被点燃,橘黄色的火焰跳动着,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念念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默许下心愿:“希望将来能用我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难民,让他们在困境中也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希望公益事业能在法律的护航下,走得更远、更稳,让更多善意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她睁开眼睛,一口气吹灭了蜡烛,办公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林晚看着眼前这个充满理想和热血的少年,心里感慨万千——从星辰到念念,从光伏技术到公益法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了公益的接力棒,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善意”与“责任”,这大概就是公益最美的样子: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庆祝会结束后,念念回到家,把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精致的相框里,摆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书桌的左侧,放着她这几年整理的公益案例卷宗,每一本都被她翻得有些陈旧;右侧,是一摞厚厚的法律书籍,从《国际难民法》到《人权法概论》,再到《公益组织法律实务》,每一本上面都写满了她的笔记。

她打开电脑,给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发了一封邮件,详细说明了自己对难民维权的关注,还附上了自己整理的几个典型案例分析——那是她花了一个月时间,结合星火公益的实际工作写成的,虽然还带着些许青涩,却充满了真诚与思考。邮件的末尾,她写道:“我始终相信,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温暖的守护。它能为困境中的人撑起一片蓝天,能让公平与正义跨越国界、跨越种族。我希望能在哈佛,学好这份‘守护的力量’,将来用法律为全球难民保驾护航,让他们在绝望中也能看到光。”

发送完邮件,念念趴在书桌上,看着窗外的夜空。星星点点的灯光,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亮起,像无数颗小小的星辰,照亮了黑夜。她知道,去哈佛上学,只是她公益法律之路的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她:复杂的国际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难民问题的根深蒂固……但她一点都不害怕。

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晚晚姐的光伏技术能给难民带去生活的希望,陆哥的支持能给她坚实的后盾,张瑶阿姨和大姑的鼓励能给她温暖的力量,还有莱拉阿姨、玛丽婶子,以及无数需要帮助的难民,都在等着她。

林晚和陆哲站在念念的房门口,看着她认真的背影,相视而笑。陆哲轻声说:“哈佛的公益法律领域,藏着不少挑战。国际难民问题复杂,涉及的法律体系又多,念念这一路,肯定不容易。说不定还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能会遇到持不同意见的对手,甚至可能会面临一些难以想象的阻力。”

“但我相信她。”林晚的眼神格外坚定,语气里满是信任,“她有爱心,有毅力,还有明确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她心里装着别人,装着对正义的追求。这样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而且,她不是一个人,我们都会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她顿了顿,望着窗外的星空,笑着补充:“将来,星辰在It研究光伏技术,给难民带去能源和生活保障;念念在哈佛钻研公益法律,给难民带去权利和正义守护。他们一个用技术赋能,一个用法律护航,再加上张瑶的文化传播,大姑的实干落地,我们所有人拧成一股绳,一定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窗外,夜色渐深,星火公益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像一盏小小的灯塔,照亮着公益的道路。房间里,念念还在对着电脑屏幕,研究着国际难民法的案例,小小的身影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谁也不知道,即将远赴哈佛的念念,会在法学院遇到怎样的挑战,会结识怎样的伙伴,会如何用法律武器为全球难民维权;谁也不知道,她将来成立的全球难民维权组织,会如何影响世界,会如何与星辰的光伏技术、张瑶的非遗文化、大姑的光伏教学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而这,正是属于念念的、刚刚开启的正义之旅,也是这个充满善意与温暖的故事,留给未来的又一个充满希望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