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 > 第77章 法护公益赴哈佛,少年志在护难民

第77章 法护公益赴哈佛,少年志在护难民(1 / 2)

第77章:法护公益赴哈佛,少年志在护难民

江城的初夏,风里裹着草木的清新,吹进星火公益那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靠墙的书柜里,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公益案例卷宗,封面印着的“星火燎原”四个字,在透过百叶窗斜洒进来的阳光里泛着暖光,像藏着无数份未凉的善意。

念念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白衬衫,扎着利落的马尾,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她正趴在靠窗的办公桌上,手里握着一支黑色水笔,专注地整理着难民维权的案例资料——这是她坚持了整整三年的志愿工作,每周不管功课多忙,都会抽半天时间来这里,帮律师团整理文件、联系当事人、核对证据链。指尖划过的卷宗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她的笔记,有的地方用红笔圈出关键信息,有的地方用蓝笔写下自己的疑问和思考,页边空白处还画着简单的逻辑图,看得出来,每一份资料她都用心对待了。

“念念,有你的国际快递!从美国寄来的,沉甸甸的!”公益组织的负责人王姐抱着一个厚实的白色信封走进来,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神秘笑意,“你看这落款,哈佛大学法学院!快拆开看看,是不是咱们盼了好久的好消息!”

念念的手猛地一顿,手里的水笔差点从指尖滑落。她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随即像一阵风似的快步走过去,接过那个信封。信封质感厚实,上面印着哈佛大学标志性的红色校徽,烫金的字体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装着她一整年的期待与努力。

她的指尖轻轻摩挲着校徽,心跳快得像擂鼓,“咚咚咚”地撞着胸腔——为了这个录取结果,她准备了整整一年。从熬夜撰写申请文书,到反复打磨个人陈述,再到紧张得手心冒汗的线上面试,每个环节都不敢有半点松懈。多少个深夜,她一边刷着国际难民法的专业资料,一边对着镜子练习英文表达,就盼着能收到这封来自哈佛的信。

周围的志愿者们闻声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起哄:“肯定是录取通知书!念念之前就说申请了哈佛的公益法律专业,这架势错不了!”“念念这么优秀,又有爱心又努力,哈佛要是不收她才可惜呢!”“快打开快打开!我们等着沾沾喜气,以后也能跟别人说,我们认识哈佛高材生!”

念念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指尖微微发颤地拆开信封。一张印着哈佛法学院徽章的录取通知书,像一片轻盈的羽毛,从信封里缓缓滑了出来,落在她伸出的手心里。她展开信纸,逐字逐句地读着,当目光落在“公益法律专业”那几个黑色的印刷体上时,眼眶瞬间红了,滚烫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嘴角却忍不住高高上扬,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与激动:“我被录取了!我真的被哈佛公益法律专业录取了!”

办公室里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志愿者们纷纷围上来,有的拍着她的肩膀,有的给她递纸巾擦眼泪,还有的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珍贵的时刻。王姐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我就知道你一定行!念念,你是咱们星火公益的骄傲!这么多年的努力没白费,以后可要在哈佛好好深造,将来成为顶尖的公益律师!”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林晚和陆哲走了进来——他们本来是来和星火公益讨论罕见病患者法律援助的合作事宜,没想到刚一进门,就被屋里热烈的氛围和念念通红的眼眶吸引了。“什么事这么热闹?”林晚笑着问,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念念手里那张印着哈佛校徽的纸上,瞬间明白了过来,眼里立刻漾起了笑意。

“晚晚姐!陆哥!”念念像是看到了亲人一样,再也忍不住,提着录取通知书就跑了过去,把信纸递到他们面前,眼泪还在顺着脸颊往下流,声音却满是喜悦,“我被哈佛录取了!是公益法律专业!”

林晚小心翼翼地接过录取通知书,低头仔细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从学校名称到专业方向,再到录取日期,看得格外认真。她的脸上,笑容一点点扩大,眼里满是掩不住的骄傲与欣慰:“念念,你太厉害了!真为你高兴!”她想起第一次见念念时的场景,那时的念念还是个跟着律师团跑前跑后的小姑娘,说话轻声细语,却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当事人递水、安抚情绪。如今,这个小姑娘已经长成了有明确志向、能独当一面的少年,还考上了世界顶尖的法学院,怎么能不让人骄傲。

陆哲也凑过去看了一眼录取通知书,然后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念念的肩膀,语气沉稳却带着十足的赞赏:“不错,有目标、有毅力,还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这么久,终于得偿所愿了。跟我们说说,为什么非要这么执着于公益法律专业?哈佛有那么多优秀的专业,你完全可以有其他选择。”

念念用纸巾擦了擦眼泪,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格外坚定,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要帮全球的难民维权!”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叠厚厚的卷宗上,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沉重,“这几年跟着星火公益的律师团做志愿,我见过太多太多难民的困境了。他们背井离乡,有的是因为战争,有的是因为自然灾害,有的是因为种族歧视,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只能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

她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卷宗,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和照片说:“晚晚姐,陆哥,你们看这个案例。这是一家来自索马里的难民,丈夫在战乱中受伤,妻子带着两个孩子逃到邻国,本以为能找到一条生路,结果却被当地的黑势力欺压。他们仅有的一点财物被抢夺,孩子想上学,却被学校以‘非法居留’为由拒绝,甚至还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排挤和打骂。”

“我们的律师团花了整整半年时间,跑遍了当地的移民局、教育局,收集了大量证据,又联系了国际人权组织,才终于帮他们争取到了合法的居留权,还让孩子顺利走进了学校。”念念的声音有些哽咽,手指轻轻拂过照片上那两个孩子的笑脸,“可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全球还有无数难民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们语言不通,不了解当地的法律,不知道该找谁求助,只能默默忍受着不公。他们需要法律的保护,需要有人为他们发声,帮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我查过资料,哈佛的公益法律专业是全球最好的。”念念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那里有最顶尖的教授,他们一辈子都在研究国际难民法、人权法,有最丰富的案例资源,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都怀着同样的理想,想为弱势群体发声。我要去那里学好专业知识,把国际难民法、人权法、移民法都学透,掌握最专业的法律技能。”

她的目光变得越来越远,像是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画面:“等我学成回来,我要成立一个全球难民维权组织,招募更多有爱心、有专业能力的公益律师,走遍世界各地,帮那些像索马里难民一样的人争取权利。我要帮他们争取合法的居留权,争取孩子的受教育权,争取基本的医疗保障,还要帮他们对抗歧视和欺压,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挺直腰杆做人,也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也能拥有活下去的希望。”

林晚静静地听着念念的话,心里满是感动与认可。她想起自己做光伏公益时,一直强调“赋能”——用光伏技术给贫困地区赋能,用技能培训给妇女赋能,用知识给孩子赋能。而念念选择的公益法律,正是给弱势群体赋能的另一种重要方式——用法律武器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在面对不公时,有勇气、有途径去抗争,让公益事业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帮助,更有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有你在,公益更有保障。”林晚伸出手,紧紧握住念念的手,语气真诚而坚定,“念念,你说得太对了。公益事业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更需要法律的支撑。很多公益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法律问题:比如难民的居留权纠纷,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维权,贫困地区资源分配的法律争议,还有公益组织自身的合规运营问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帮忙。”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学好公益法律,不仅能帮难民维权,还能为全球的公益事业筑牢一道‘防火墙’。以后我们的光伏公益项目走到哪里,你的法律支持就跟到哪里,让那些想破坏公益、欺压弱势群体的人不敢轻易下手,让我们的善意不被践踏,让帮助更有力量、更有底气。”

陆哲也点点头,补充道:“法律是底线,也是最有力的保障。你选择这个专业,是在为公益事业搭建最坚实的根基。有意思的是,星辰去It学光伏技术,以后用技术赋能;你去哈佛学公益法律,以后用法律护航。你们两个,一个技术,一个法律,将来联手,一定能让公益事业发展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