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继承千亿遗产后,我靠预知躺赢全 > 第26章 北极科考邀请,技术大显身手

第26章 北极科考邀请,技术大显身手(2 / 2)

小吴蹲在地上,用戴着手套的手摸了摸冰面,又看了看带来的光伏组件——组件的面板是特制的,表面有层淡淡的蓝色涂层,那是他团队的心血。“林总,咱们的涂层在雪地里,会不会被雪盖住啊?要是积雪太厚,光伏板不就没法吸收光了吗?”

林晚没说话,直接让队员们扛来一块“星能-6”光伏板,架在临时支架上,接上检测仪。按下启动键的瞬间,检测仪上的数字开始跳动,从0慢慢升到48.2%,稳定下来——这个转化率,比在漠河测试时还高了两个百分点!

“成了!”小吴激动得跳起来,差点在冰面上滑倒,赶紧扶住支架,“咱们的涂层真管用!雪地里也能聚光,而且没被冻住!”

科考队员们围过来看,张队长拍着大腿,声音都在抖:“我的天!以前国外的光伏板在这儿,转化率连百分之二十都不到,你们这技术也太神了!以后咱们黄河站再也不用怕断电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晚和团队开始搭建光伏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顶着寒风干活,手套很快就冻得硬邦邦,手指僵得握不住扳手,只能凑到嘴边哈口气,暖一暖再接着干。林晚也跟着一起忙活,帮着递螺丝、记录数据,晚上还和大家一起在科考站的实验室里优化方案——有时候讨论到半夜,泡杯热姜茶,看着窗外的冰原,倒也不觉得累。

有天晚上,突然刮起了暴风雪,狂风裹着大雪,把刚搭好的几排支架吹得摇晃,好像随时都会倒。林晚和团队赶紧穿上冲锋衣,拿着绳子和扳手冲出去加固。雪灌进衣领,顺着脖子往下滑,冻得人直打哆嗦,眼镜上全是白雾,只能凭着感觉绑绳子。小吴一边用力拽绳子,一边喊:“林总,您快回去!这儿风太大,您别冻着了,我们来就行!”

林晚却不肯,伸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使劲往怀里拉:“咱们是一个团队,要回一起回。支架要是倒了,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必须赶紧加固好!”

等把所有支架都加固完,回到科考站时,所有人都成了“雪人”,头发、眉毛上全是雪,拍掉身上的雪,衣服上结了层薄冰。大家围在电暖气旁,喝着热姜茶,看着窗外呼啸的暴风雪,心里却暖暖的。老周搓着手,感慨道:“这辈子能在北极建光伏站,值了!以后跟我孙子说,爷爷当年在北极搞过光伏,多牛啊!”

小吴也笑了,脸上带着冻出来的红晕:“以前总觉得研发技术没用,现在才知道,咱们搞的技术,能在这么远的地方帮上忙,比什么都强。”

半个月后,北极光伏站终于建成了。银灰色的“星能-6”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冰原上,像一片银色的海洋,通过厚厚的电缆连接到储能电池组,再接到科考站的供电系统。启动仪式那天,科考站的所有设备都切换到光伏供电——实验室的灯亮了,电脑顺利启动了,监测极光的仪器屏幕上出现了稳定的波形,连之前总断供的供暖系统,都源源不断地输出热量。

张队长握着林晚的手,眼眶都红了,声音哽咽:“林总,太感谢你们了!以前一到极夜,我们就提心吊胆,生怕断电。现在有了这个光伏站,不仅科研能顺利进行,还能减少柴油污染,这可是给北极的生态做了大贡献啊!”

林晚转头看向小吴和技术团队,笑着说:“小吴,你看,这就是你们熬了无数个通宵研发的低温涂层和预热系统,在北极,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发挥了大作用。以后再也不用怀疑自己的技术了吧?”

小吴看着运转的光伏站,又看了看林晚,用力点头,眼睛里闪着光:“林总,我以后还要研发更好的技术,让咱们的光伏板能去更多没人敢去的地方——南极、西伯利亚,哪里需要,咱们就把光带到哪里!”

当天晚上,北极的天空突然出现了极光。绿色的光带在深蓝色的夜空中舞动,像一条柔软的绸带,偶尔还有紫色、粉色的光斑闪过,美得让人窒息。林晚和团队、科考队员们坐在光伏站旁边的雪地上,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喝着热咖啡,看着极光,聊着未来的计划。

“接下来咱们可以优化储能系统,用新型的锂电池,让极夜的时候也能有足够的电。”老周喝了口咖啡,眼神里满是期待,“还可以在光伏板上装个自动除雪装置,这样下雪的时候就不用人工清理了。”

“我觉得还能把北极的运行数据整理出来,用到其他极寒地区的光伏项目上。”小吴接过话,“比如南极科考站,还有西伯利亚的村庄,他们也需要稳定的供电。”

林晚看着眼前的光伏板,在极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光,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旧笔记本——好像能看到母亲笑着站在旁边,说:“晚晚,你把光伏带到了北极,比妈妈当年想的还要厉害。”

她拿出手机,给陆哲和念念打了视频电话。屏幕刚接通,就传来念念兴奋的声音:“妈妈!我在新闻上看到你们的光伏站了!银色的板子好漂亮!北极熊有没有去看光伏板呀?它会不会觉得亮?”

陆哲凑到屏幕前,眼神里满是温柔:“别跟念念聊太久,你那边天晚了,早点休息。等你回来,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再给你炖点排骨汤,补补身子。”

挂了电话,林晚抬头看向极光,心里默念:“妈,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以后,我们会把‘星能’的光,带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北极的冰原、非洲的草原、叙利亚的难民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星辰的光。”

风还在吹,雪还在落,但光伏站的灯光亮得坚定,银色的光伏板在极光下闪着光,像是在告诉这片寂静的冰原——中国的光伏技术,来了;星辰的光,来了;而那些关于温暖和希望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