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星辰科技!顾云裳掌权(2 / 2)

“跨界?”立刻有股东提出质疑,“我们一直做消费电子和车规级芯片,新能源完全是陌生领域,会不会太冒险?”

“储能芯片市场现在有好几家巨头盯着,我们进去能分到蛋糕吗?”

“我附议这项提案。”林晚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度,“首先,新能源是未来十年的绝对风口——根据行业数据,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5%,储能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而这两个领域的核心控制芯片,80%依赖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这正是星辰科技的机会。”

她切换到下一页ppt,屏幕上出现星辰科技与新能科技的协同方案:“其次,星辰科技已有车规级芯片的技术积累,研发储能控制芯片的技术衔接成本仅需8000万,远低于从零起步;更重要的是,我投资的新能科技正在量产智能充电桩,首月销量已破10万,目前已与12家车企达成合作意向——这些车企不仅需要充电桩,更需要匹配的车载控制芯片,星辰科技可以直接承接这些订单,实现‘芯片+硬件’的联动销售,市场开拓成本降低40%。”

她抬手指向屏幕上的订单数据:“新能科技下个月将向车企交付2万台充电桩,配套芯片的需求缺口正好由星辰科技填补,单这一项合作,每年就能为星辰科技带来2.5亿营收。我们不是‘盲目跨界’,而是‘顺势延伸’,用现有资源撬动新市场。”

股东们看着ppt上清晰的逻辑链和实打实的数据,眼神从疑虑逐渐变成兴奋。负责财务的股东王总快速算了笔账,忍不住开口:“如果能拿下新能科技的配套订单,再加上车企的直接采购,新能源芯片业务三年内就能实现盈利!我同意这个提案!”

“我也同意!跟着风口走,总比守着老业务吃老本强!”

没有任何悬念,新能源战略布局提案以100%的支持率全票通过。顾云裳看着林晚,两人相视一笑——从第一次联手应对顾云英的反扑,到如今共同规划公司的未来赛道,她们早已形成了无需言说的默契。

散会后,股东们围着顾云裳和林晚,热情地讨论细节:“顾董,车载芯片的研发团队什么时候组建?我认识几个中科院的专家,可以帮忙牵线!”

“林总,新能科技那边要是需要芯片测试,我们星辰的实验室随时能用!”

顾云裳一一回应,语气从容得体:“研发团队下周就会组建,同时启动人才引进计划;至于实验室共享,我们会尽快出台具体方案,实现资源互通。”

走到会议室门口时,顾云裳轻轻拍了拍林晚的肩膀,声音里带着真诚的感激:“小晚,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在关键时刻发声,我未必能这么顺利。”

“我们是合作伙伴,更是朋友。”林晚笑着回应,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星辰科技的芯片+新能科技的硬件,再加上未来的储能项目,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顾云裳抬头望向窗外,楼下星辰科技的蓝色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知道,父亲留下的这家公司,在她手里不仅稳住了根基,更踏上了全新的赛道;而身边的林晚,不仅是投资人,更是她最可靠的战友。

林晚则望向远处的天际线,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她的商业版图,以星辰科技的芯片技术为核心,以新能科技的硬件产品为载体,正朝着新能源与半导体融合的万亿市场,稳步扩张。

属于她们的时代,才刚刚拉开最精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