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辩论法五则(2 / 2)

“夫辩论者,欲求真理之所在也。然真理非一人之私见,亦非权威之独断。故需立规则,明方法,方可去伪存真……”

方炎开始阐述,声音平和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首先提出了辩论的基本原则:“第一,概念须明确。辩论之初,必先界定所论之核心概念,若‘格物’之‘物’,若‘王道’、‘霸道’,若‘仁’、‘义’。概念不清,则争论必沦为鸡同鸭讲,徒劳无功。”

此言一出,许多人都下意识地点头。方才关于“格物”的争论,正是陷入了概念不清的泥潭。

“第二,立论须有据。提出一个观点,不能空口无凭,需有事实或逻辑之支撑。事实者,可观察、可验证之现象;逻辑者,思维之规律,推理之链条。如无根据,则论点如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第三,论证须符合逻辑。常见逻辑谬误,如‘以人为据’——因某人品行或身份而否定其观点;如‘偷换概念’——暗中改变讨论的内涵;如‘虚假因果’——因两事先后发生便断定其有因果关系……凡此种种,皆属诡辩,而非真辩!”

方炎结合实例,将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一一道来,深入浅出。许多学子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平日辩论,常常感觉对方胡搅蛮缠却又无法准确指摘,原来根源在此!

“第四,证据须有效且相关。引用圣贤语录,须贴合论题,不可断章取义。举事实为例,须具代表性,不可以偏概全。”

“第五,结论须经得起检验与反驳。一个观点若能经受住各种角度的质疑与反驳而依然成立,则其可靠性大增。怕人质疑、拒绝反驳者,其论点多半可疑。”

他一条条阐述下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则都直指当下清谈空论、引经据典却脱离实际的要害。这不仅仅是辩论的技巧,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

随着他的讲述,周身才气越发澎湃汹涌!天空中的才气云涡旋转加速,道道青紫色的才气光华如丝绦般垂落,汇入他的天灵盖!

文宫之内,那枚“兵戈文心”剧烈震动,原本就如烈阳般的光辉再次暴涨!文宫四壁,“射天狼”、“登丰乐”、“天河洗洛嵩”三道圣痕熠熠生辉,尤其是新得的“百家圣痕”,更是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仿佛在欢呼雀跃!

方炎福至心灵,竟于这万众瞩目之下,于这稷下学宫明伦殿前,朗声诵道:

“吾今立此《辩论法》五则,非为标新立异,实为溯本清源,求索真知之道!望与天下学子共勉之!”

言毕,他并指如笔,以周身磅礴才气为墨,以身前虚空为帛,凌空书写起来!指尖划过之处,一个个闪烁着理性光辉、结构严谨的金色文字凭空出现,烙印于虚空之中,赫然便是他所阐述的《辩论法》五则精髓!

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融合两个世界的智慧思考,蕴含着对真理的虔诚追求,对僵化思想的犀利批判!

轰隆隆!!! 天地才气被彻底引动!学宫上空,风起云涌!不再是简单的青莲、书卷异象,而是演化出天平、规尺、圆规、矩尺等象征公平、规则、理性的器物虚影!更有无数先贤沉思、辩难、探索的身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天显异象!这是…圣道共鸣之兆!”有老儒生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他竟真的立言了!在此等场合!”更多人则是目瞪口呆。

那篇金色的《辩论法》虚悬于空,光芒万丈,照亮了无数张或震惊、或欣喜、或沉思、或难以置信的脸庞。

“好!好一个《辩论法》!”一声喝彩来自墨家区域。 “方侯爷此言,振聋发聩!”法家学子高声应和。 “吾等受教了!”许多年轻儒生激动地朝着方炎躬身行礼。

人群之中,苏迈抚须微笑,眼中满是赞赏。连高台上的学宫祭酒周濂溪,也微微颔首,面露欣慰之色。

王伦的脸色已由青转白,再由白转红。他指着空中那篇金色文字,手指颤抖,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你…你…荒谬!离经叛道!此乃坏人心术的异端邪说!岂能容你在此放肆!”

他猛地转向祭酒周濂溪:“祭酒大人!此子妄立邪说,扰乱问道之会,坏我儒家根基!岂能容他?应立即将其逐出学宫!”

方炎转过身,面对气急败坏的王伦,神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怜悯:“王先生,您方才指责我之言,依据何在?违反了《辩论法》五则中的哪一条?是概念不明?是立论无据?是逻辑谬误?还是证据无效?请您指教。”

他用自己刚立下的规则,将了王伦一军!

王伦顿时语塞,脸涨得通红。他本能地想要斥责对方“无礼”、“狂妄”,却发现这些情绪化的指责,在对方那冷静、理性、条理分明的新规则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惯用的以势压人、以权威压人的手段,此刻完全失效了!

“你…你巧言狡辩!老夫不与你做口舌之争!”王伦拂袖,试图以身份挽回颜面。

“王先生,”方炎步步紧逼,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今日乃稷下问道会,本就是口舌之争,然而是以求道明理为目标的‘争’。您若认为我所言不对,大可依据事实与逻辑,逐条批驳。若驳倒了我,方炎心悦诚服,向您及天下学子赔罪。若只是空言指责,却拿不出任何像样的理由……那么,按照《辩论法》,您的指责,便是无效的。无效的指责,与诽谤何异?岂是堂堂大儒所为?”

“噗——!” 王伦只觉喉头一甜,一股腥气上涌,竟硬生生被气得喷出一口鲜血!身形摇摇欲坠,被身旁之人慌忙扶住。

全场鸦雀无声。 一位成名已久的大儒,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个兵家出身的年轻侯爷,用堂堂正正的“理”,逼得吐血!

高台上,周濂溪祭酒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方炎身上,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方侯爷今日所言《辩论法》,别开生面,条理清晰,于辩理明道大有裨益。虽是一家之言,然其求真务实之精神,值得嘉许。问道会本为切磋砥砺,共探圣道,非为门户私争。今日之论,到此为止。”

他定了调子,既肯定了方炎的价值,又平息了争端,维护了学宫的体面。

周濂溪又看向面如金纸的王伦,淡淡道:“王兄身体不适,且先下去休息吧。” 王伦羞愤交加,无地自容,在弟子的搀扶下,狼狈离去。

周濂溪最后望向广场上神情各异的学子,朗声道:“道越辩越明。方侯爷今日之论,诸位可细细思量。下午问道继续,望诸位畅所欲言。”

钟声再次响起,上午的论道结束。

人群却并未立刻散去。无数人围向方炎,有请教者,有论辩者,有单纯想一睹风采者。方炎立于人群中央,从容应对,方才那篇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辩论法》金色文字缓缓消散,但其蕴含的思想,却已深深烙印在许多人的心中。

稷下学宫的风,似乎在这一刻,开始转向。

方炎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革鼎儒道,兴复百家之路,漫长而艰难。但今日,他无疑在这潭沉寂已久的死水中,投下了一颗足以掀起巨浪的巨石。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望向学宫之外辽阔的天空,深邃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