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固守待援(2 / 2)

苏迈,乃是词圣苏轼之子,他不仅精通战诗词,更是一位儒兵双修的大学士境界强者,如今担任枢密院副使一职。此时的他,面色凝重,满脸焦虑,显然是心中有万般话语想要倾诉。

“家父苏圣前往圣院失踪之前,心中念念不忘的便是北疆的战事!”苏迈的声音略微有些哽咽,“臣身为人子,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方炎陷入险境而无动于衷呢?陛下啊!山河鉴的规则虽然限定了只能有一人的投影进入其中,但如果陛下能够以龙气加持,或许就能够强行替换方炎的投影,让臣取而代之!”

苏迈越说越激动,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要将心中的所有情感都宣泄出来一般。

“陛下,臣愿立刻前往山河鉴,代替方炎守护北疆!”苏迈双膝跪地,言辞恳切,“哪怕是粉身碎骨,臣也绝不退缩半步!”

就在苏迈话音未落之际,另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臣附议!”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宗颖。宗颖乃是兵半圣宗泽之子,现任兵部侍郎。只见他须发戟张,浑身散发着一股腾腾的杀气,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一般。

宗颖猛地踏出一步,出列而立,他的双目赤红如血,透露出无尽的悲愤和决绝。

“陛下!”宗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情绪已经激动到了极点,“臣恳请陛下准许我进入山河鉴,接替方侯,死守滑州!”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臣也绝不允许金蛮踏入我大宋的疆土半步!”

苏迈和宗颖两人的话语情真意切,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用鲜血书写而成。殿内的不少武将和正直文官都被他们的忠诚和勇气所打动,纷纷为之动容。

然而,不等徽宗开口,文官队列前列,太师蔡京缓缓出列,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陛下,苏学士、宗侍郎之忠勇,可昭日月。然,此议万万不可。”

他目光扫过苏迈和宗颖,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关切”:“其一,山河鉴规则乃圣院所定,沟通两界,维系投影,牵涉时空法则之稳定。强行更替,恐引鉴体反噬,伤及国运根本!此险,断不可冒!”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沉重:“其二,滑州,乃汴京最后屏障!枢密院‘固守待援’之令,乃当前唯一可行之策!召回方炎,滑州顷刻即破!届时金蛮铁骑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汴梁!此等泼天大祸,谁人承担?方炎身为定远侯,骁骑卫指挥使,守土有责!此正其报效皇恩、彰显忠勇之时!”

他身后,一群主和派儒修官员纷纷出言附和:

“蔡相所言极是!山河鉴规则岂容儿戏?国运为重!”此外“陛下应立刻派遣议和使者前往金国。”

“苏学士、宗侍郎皆乃半圣之后,圣道种子,国之瑰宝!岂能轻身犯险,折损于边城?此非忠,乃愚也!”

“滑州不容有失!方炎既在其位,当谋其政!固守待援,方是正理!”

“召回方炎,滑州必失!此议断不可行!”

字字冠冕堂皇,句句“为国为民”,将苏迈和宗颖的请战死死堵住,更将方炎牢牢钉死在滑州那口沸腾的油锅之上!

宋徽宗看着群臣激辩,看着山河鉴中风雨飘摇的滑州,看着被主和派儒修们“大义”压得脸色铁青、浑身颤抖的苏迈和宗颖,最终疲惫地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力:“罢了…蔡卿所言…有理。滑州…不容有失。方炎…便依枢密院令行事吧。议和之事再议,退朝!”

“陛下!” 苏迈和宗颖悲呼一声,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徽宗起身,在童贯的搀扶下转入后殿。垂拱殿内,只剩下主和派儒修们不易察觉的冷笑,以及山河鉴水镜中,那座被风雨和死亡笼罩的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