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 第421章 音乐大师界(情感共鸣)6

第421章 音乐大师界(情感共鸣)6(1 / 2)

苏喆(林辰)那个简单的“连接”手势,在秦思雨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她无法理解这种超越物理听觉的共鸣,但林辰眼中那份沉静的确定,以及刚才那首直击灵魂深处的“无声之曲”,让她无法怀疑。

“真的……连接上了?”她用手语追问,眼睛瞪得圆圆的,充满了不可思议。

苏喆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多做解释。他重新将注意力放回钢琴,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却没有立刻按下。他在回味,在分析刚才与楼下那股冰冷空洞情绪“对话”的每一个细节。那种通过音乐震动建立起的、微妙的情感桥梁,其原理远比他之前记录单一键位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情感的“翻译”,更是情感的“交互”与“引导”。

他需要更系统的训练,更精准的控制。

接下来的几天,苏喆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新的规律。他不再仅仅记录单个音符的情感映射,而是开始进行大量的“情感和弦”构建练习。他尝试将不同的情绪碎片——比如一丝微弱的“希望”、一缕沉重的“悲伤”、一点焦灼的“不安”——通过不同音区、不同力度、不同时值的音符组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混合后产生的、全新的情感色彩和震动质感。

他的笔记本上,不再是简单的键位档案,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公式:

`[低沉绝望] + [零星希望] = [带有裂隙的沉重,色彩:深灰底色中透出极细微的金色裂痕]`

`[温暖关怀] + [不确定焦虑] = [粘稠的暖色,边缘带有颤抖的毛刺]`

这过程如同化学家在调配试剂,精密而枯燥。但苏喆乐在其中。他能感觉到,自己对“情感共鸣”天赋的掌控,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得精细入微。

秦思雨几乎每天都来。她带来了食物,帮忙打扫了凌乱的公寓,更重要的是,她成为了苏喆与外界(主要是楼下)沟通的桥梁,以及他“情感音乐”唯一的人类听众和反馈者。

她看着林辰沉浸在那完全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创作中,看着他对着钢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指尖流淌出的有时是令人窒息的死寂,有时是混乱纠结的漩涡,有时又是奇异安抚的波动。她无法完全理解,但她能“感觉”到这些声音中蕴含的力量。它们不总是悦耳,却总是无比“真实”。

这天下午,苏喆结束了一段关于“释然”与“遗憾”交织的情感和弦练习。他感觉精神有些疲惫,那种奇妙的共鸣感知似乎也到了需要“冷却”的极限。他停下手指,揉了揉眉心。

秦思雨适时地递上一杯温水,用手语关切地问:“累了吗?”

苏喆接过水杯,点了点头。他看向秦思雨,这几天,这个女孩身上散发出的情绪光谱,始终以温暖的“关怀”和“支持”为主调,如同稳定燃烧的炉火,给了他这个异界来客难得的安定感。

但此刻,当他因为精神疲惫,对外界的感知过滤掉了一些杂音,反而更加聚焦时,他忽然注意到,在秦思雨那稳定的温暖主调之下,似乎始终萦绕着一丝极其微弱、但从未消散的……“悲伤”。

那悲伤不是针对他林辰的,更像是一种底色,一种沉淀在她人格深处的、属于她自己的东西。它被平日里活跃的“热情”和“关切”很好地掩盖着,几乎难以察觉。

苏喆心中一动。他之前完全沉浸在对自身能力和楼下陈教授的探索中,忽略了这位一直陪伴在侧的“助手”本身,也是一个拥有独立情感世界的人。

他放下水杯,再次坐回钢琴前。这一次,他没有构思复杂的情感公式,而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秦思雨身上,集中在她情绪光谱中那抹隐藏的悲伤上。

他闭上眼睛,全力运转“情感共鸣”天赋,不再将其作为发射器去影响他人,而是作为高精度的接收器,去细细解读秦思雨那内在的、被隐藏的弦外之音。

那悲伤……很轻,像清晨的薄雾;带着一种“怀念”的温度,不是冰冷的绝望;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无奈”的涩感。

这似乎是一段关于“失去”的悲伤,但并非撕心裂肺,而是化为了生命背景音的一部分。

苏喆的手指轻轻落下。他没有试图去描绘这悲伤,也没有想去驱散它——那是一种不尊重。他只是尝试着,用他理解的震动语言,去“映照”它,去告诉秦思雨:我感知到了你的全部,包括你隐藏起来的那部分。

他弹奏出一段非常轻柔、缓慢的旋律。主要在中音区徘徊,音符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震动的质感带着些许绵软和朦胧,如同笼罩着回忆的薄纱。在其中几个关键节点,他加入了一些音色清澈但音量极弱的高音点缀,如同薄雾中偶尔闪现的、过往时光的碎片光斑。

这段音乐极其安静,甚至有些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