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也赶紧跟上,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气道异物梗阻,是儿科最凶险的急症之一,死亡率极高!
孩子被迅速放在抢救床上,已经出现意识模糊,吸气性呼吸困难典型的三凹征明显,口唇发绀严重。
“什么情况?”值班的主治医师(白班另一位,并非高健)立刻问道。
“吃……吃花生米……卡住了!”母亲语无伦次,哭喊着。
“准备喉镜、异物钳!联系麻醉科、耳鼻喉急会诊!”主治医师迅速下令,同时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孩子体型较小,且已意识不清,效果不佳。
护士立刻准备器械,但孩子的血氧饱和度还在持续下降,情况万分危急!
“让我试试。”
林逸的声音响起,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主治医师看向他,皱了皱眉。林逸只是一个住院医,这种高难度的儿童气道异物取出,风险极大,很容易造成喉头水肿、出血甚至气道完全闭塞。
“林逸,你有把握?”主治医师语气严肃。
“孩子等不及会诊了。”林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目光坚定地看着那生命体征急速下滑的孩子。在“精密操控”的感知下,他甚至能“听到”气流在孩子狭窄气道里挣扎通过的微弱嘶鸣。
时间就是生命!
主治医师看着监护仪上不断下跌的数字,又看了看林逸那双异常沉静的眼睛,一咬牙:“好!你上!准备!”
林逸不再多言,迅速戴上头灯和手套,站到患儿头侧。陈玥紧张地在一旁协助,递上准备好的喉镜。
“精密操控”,全开!
世界在他眼中再次慢了下来,细节被无限放大。他接过喉镜柄,那冰凉的触感仿佛与他手指的神经末梢直接相连。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极其稳定、轻柔而精准。
他小心翼翼地置入喉镜,避开孩子柔嫩的口腔黏膜和牙齿,精准地挑起舌根,暴露声门。孩子的喉部结构纤细,声门裂狭窄,操作空间极小,任何一丝多余的力道或偏差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在强光头灯的照射下,林逸看到了——在声门下,隐约可见一个黄褐色的异物嵌顿着,几乎完全阻塞了气道。
他的呼吸平稳,手腕如同最精密的机械,稳稳地持着喉镜,维持着最佳的暴露视野。同时,他的左手接过护士递来的异物钳。
异物钳在他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他操控着钳子,沿着喉镜的通道缓缓探入。他的指尖感受着钳子开合的每一分力度,大脑精确计算着角度和深度,避开周围脆弱的组织,向着目标靠近。
钳口张开,缓缓靠近那粒致命的花生米。
调整角度……轻轻触碰……夹取!
成功了!
林逸手腕极其稳定地、缓慢地将异物钳连同夹住的异物,一起缓缓退出。
当那粒沾满黏液的破碎花生米终于被取出气道的瞬间,孩子猛地吸进一口气,随即爆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和哭声!
这哭声,在医护人员听来,无异于天籁!
血氧饱和度开始迅速回升,青紫的面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转为红润。
“成功了!”陈玥忍不住低呼一声,看着林逸的眼神充满了震撼和钦佩。刚才那一系列操作,尤其是在如此危急和狭窄空间下的精准控制,让她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技术”。
主治医师也松了口气,看向林逸的目光多了几分认可:“干得漂亮,林逸!”
孩子的母亲喜极而泣,连连道谢。
林逸摘下头灯和手套,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微微松了口气。他看了一眼监护仪上稳定的数值,对陈玥说:“后续处理和观察要点,你跟进一下。”
“是!林医生!”陈玥立刻应道,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信服。
连续两次在危急关头展现出的超凡能力,让林逸在科室里不再仅仅是一个“软柿子”。但他也清楚,关注越多,来自各方的目光也会越复杂。
他走到洗手池边,用冷水冲洗着脸,试图让高速运转的大脑稍微冷却。
李德昌的谜团,高健的敌意,刘振的审视,带教的责任,还有那必须争取的“神圣之手”大赛资格……所有的线头在脑海中缠绕。
而“精密操控”天赋,是他破局的核心。他需要更快地熟悉它,挖掘它更深层的潜力。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内部通讯软件的消息。
发信人赫然是——**高健**。
消息内容很简单,却透着一股阴冷:
“林医生,能力不错。刘主任安排你负责下周的‘科室小讲课’,主题是‘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常见误判与规避’,好好准备,期待你的‘高见’。”
林逸看着这条信息,眼神微冷。
科室小讲课?主题还如此针对性?
这分明是阳谋。让他讲这个主题,无论讲得好坏,都等于将他放在了火上烤,尤其是会进一步激化与高健及其背后势力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