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局势复杂(2 / 2)

苏喆此举,是在老太太这里预先打下“根基”。若日后真有人拿他生母或“病愈”做文章,老太太首先便会心生反感,认为是对她看重孙子的挑衅,无形中便是一道护身符。

就在苏喆暗中布局的同时,外界势力对他的招揽也变得更加直接和急迫。

这日,他收到一份颇为特殊的请柬,落款是“楚王府长史”。楚王,乃是当今圣上颇为宠爱的三皇子之一,年方十八,已开始接触政务,在朝中颇有势力。请柬言辞客气,邀请苏解元过府一叙,鉴赏新得的书画。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接受,意味着可能被打上“楚王党”的标签;拒绝,则可能得罪一位权势赫赫的皇子。

苏喆拿着那份烫金的请柬,沉思良久。最终,他提笔写了一封回信,言辞极其恭谨谦卑,先是感谢楚王殿下抬爱,随后以“乡试侥幸得中,实乃陛下洪恩、考官垂青,自身学问浅薄,不敢以此微末之名叨扰王爷清静,且需闭门苦读,以备春闱,万望王爷恕罪”为由,婉言谢绝。

理由冠冕堂皇,姿态放得极低,让人挑不出错处。他将回信交给观墨,吩咐务必亲自送到楚王府长史手中。

他知道,此举或许会惹得楚王不悦,但在局势未明,自身根基尚浅之时,贸然投入任何一位皇子门下,都无疑是火中取栗。他需要时间观察,需要空间成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这边刚回绝了楚王,次日,太子少傅府上也派人送来了请柬,同样是赏画论诗。

苏喆感到一阵头痛。他如今就像一块被群狼环伺的肥肉,谁都想来咬上一口,或者至少做个标记。

他不得不再次以同样的理由婉拒。

接连回绝两位重量级人物的邀请,消息很快在一定的圈子里传开。有人赞他沉得住气,有人笑他不识时务,也有人暗中猜测他是否已心有所属,投靠了别的势力。

苏喆对此充耳不闻,每日依旧往返于听竹轩与杜府之间,潜心学问。但他能感觉到,围绕在他身边的暗流,因为他的“不识抬举”而变得更加湍急和危险。

这日傍晚,他刚从杜府回来,拾秋便匆匆上前,低声道:“少爷,侍书打听到,前几日在西市茶楼,有人向府里浆洗房一个婆子打听柳姨娘的事,问得特别细,连柳姨娘喜欢什么花、平日和哪些人来往都问到了。那婆子贪钱,说了不少,但都是些鸡毛蒜皮。不过,打听的人,听口音不像是京城本地人。”

不是京城本地人?苏喆眉头紧锁。这潭水,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他走到窗边,看着暮色四合的天空,眼神幽深。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暗潮汹涌的局势,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之法,否则,迟早会被这无形的漩涡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