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以笔为刃(1 / 2)

6-23

听竹轩内,苏喆并未立刻有所动作。他如同蛰伏的猎手,需要等待最佳的时机。骑射课的风波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他依旧每日往返于听竹轩与明德斋之间,读书习字,神态平和,仿佛那日的惊马真的只是一场意外。

然而,暗地里的调查并未停止。他通过观墨和拾秋,不着痕迹地打听着那日演武场上更多的细节,尤其是苏明远身边那几个跟班近日的动向和言论。同时,他也更加留意宋先生的喜好与习惯。

时机在几日后的一个午后到来。这日放学较早,苏喆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等到同窗们大多散去,才拿着一个不起眼的锦盒,来到了宋先生休息的厢房外。

“学生苏喆,求见先生。”他站在门外,恭敬地说道。

房门打开,宋先生看到是他,有些意外,但还是让他进了屋。厢房内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书架上堆满了书籍,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旧纸张的味道。

“你有何事?”宋先生坐在唯一的椅子上,语气依旧平淡。

苏喆双手将锦盒奉上,神色诚恳:“前几日蒙先生指点习字,学生获益良多,心中感激。偶然寻得两支旧笔,学生学识浅薄,用此好笔亦是明珠暗投,思来想去,唯有先生这般学问大家,方不辜负此笔。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先生笑纳。”

他话说得极为漂亮,不提谢礼,只说是“不辜负好笔”,将姿态放得极低。

宋先生本欲拒绝,他虽清贫,却也有文人风骨,不轻易收受学生礼物。但苏喆那句“学问大家”和“不辜负此笔”,确实搔到了他的痒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锦盒。

打开盒盖,里面是两支湖笔,笔管温润,笔锋饱满,一看便知是上品。更难得的是,笔管上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熟悉的清冽香气。宋先生是识货之人,仔细一看,不由动容:“这……这似乎是松鹤堂老太太惯用的‘清心墨’的余香?此笔……”

苏喆微微躬身:“先生好眼力。此笔确是祖母前些时日所赐。祖母言道,文房之物,当予勤勉向学之人,方能物尽其用。学生不敢专美,特转赠先生,亦是秉承祖母勉励后学之意。”

他将老太太抬了出来,既点明了笔的来历不凡(暗示与府中最高辈分的关联),又将赠笔的行为拔高到了“秉承祖母勉励后学”的高度,让宋先生无法拒绝,甚至收得心安理得。

宋先生拿着那两支笔,感受着笔管上隐约传来的、属于老太太院特有的墨香,心中波澜起伏。他自然知道老太太在府中的地位。七少爷能将老太太赏赐之物转赠于他,这份心意和看重,已远超寻常礼物。而且,话里话外,都透着对他的尊敬和对其学问的认可。

再联想到近日府中关于七少爷聪慧、沉静的传闻,以及那日骑射课上,苏明远明显有些可疑的小动作和苏喆之后的隐忍……宋先生心中那杆秤,不由自主地又偏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