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柳暗花明(2 / 2)

***

听竹轩内,苏喆正在书房临帖。他的字原本只是工整,但融合了第一世“剑心通明”的些许意境和对力道的掌控,如今笔下已隐隐透出一股沉稳内敛的风骨。

钱嬷嬷几乎是跑着进来的,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红光,也顾不得礼仪,压低声音道:“七少爷!大喜!江南有消息了!找到线索了!”

苏喆缓缓放下笔,抬眸看她,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早有所料:“哦?赵管事查到什么了?”

钱嬷嬷将江宁卫家的情况,以及崔老掌柜关于林泉残卷和特殊纸张的证言,详细地说了一遍,末了激动道:“少爷您真是神机妙算!那卫家完全符合您的推测!赵管事已经亲自赶往江宁了!夫人说,若此番真能找到画作,少爷您当居首功!”

苏喆心中并无太多波澜。这一切本就在他的推算之中。他更关心的是后续。

“卫家既已败落,寻画或许不难,但如何交易,还需谨慎。”苏喆沉吟道,“既要确保画作真伪,也要防止对方坐地起价,或是走漏风声,引来他人觊觎。”

“少爷考虑的是!”钱嬷嬷连连点头,“夫人也是这个意思,已去信叮嘱赵管事,务必小心行事,不惜代价,也要将画作稳妥带回。”

苏喆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他知道,到了这一步,已经基本不需要他再提供策略了。王氏和她手下的人,自然会处理好后续。他的价值,在前期指引方向上已经充分体现。

他现在需要思考的,是画作真伪的最终确认,以及……当画作真的到手后,他该如何利用这份“首功”,为自己谋取更长远的利益。

仅仅是改善生活待遇和暂时的安全,还不够。他需要真正站稳脚跟,需要摆脱随时可能被王氏卸磨杀驴的潜在风险。

“嬷嬷,”苏喆忽然开口,语气随意地问道,“近日府中可有什么趣事?我病着,消息都不灵通了。”

钱嬷嬷此刻心情极好,闻言便笑着说了几件无关痛痒的闲话,诸如哪房小姐得了新头面,哪房公子被先生夸赞了等等。

苏喆看似随意地听着,却在钱嬷嬷提到“三少爷前几日在城外马场与人赛马,又拔了头筹,很是得意”时,眼神微微一动。

三少爷苏明远,那个当初因为一点泥水就罚原主跪祠堂,导致其病重身亡的嫡出兄长。

他如今风头正盛,而自己这个曾经被他视如蝼蚁的庶弟,却即将因为献画之功,在府中地位悄然变化。

这其中的微妙,恐怕很快就会引发新的波澜。

苏喆垂下眼睑,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冷光。

平静的日子,恐怕不会太长了。

他需要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