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赵显在苏州接到京城传来的新指示时,几乎要击节赞叹!
七少爷的思路,简直是给陷入僵局的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不再执着于那虚无缥缈的画作本身,而是转向更具体、更容易切入的“人”和“痕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搜寻的难度和敏感性。
他立刻调整策略,将人手分成两路。一路继续由他带领,拿着伯府的名帖和更厚的礼单,重点拜访那些符合七少爷描述的徽商家族——祖籍北地,明末南迁,且以书画收藏传家。另一路则交由一个精明的助手,带着银钱,悄悄走访苏州、松江一带最有名望的几家老字号装裱铺子,尤其是那些有家传绝活、世代以此为生的老师傅。
起初几日,依旧收获不大。那些徽商巨贾门槛极高,即便见了赵显,谈及收藏也是云山雾罩,不肯交底。而装裱铺子的老师傅们更是谨慎,对于打听古画修复的事情多有忌讳,生怕惹上麻烦。
转机出现在赵显助手走访的第五家铺子——“漱石斋”。这是一家隐在深巷里的老店,门面不大,但据说祖上曾为宫廷服务过,手艺极为了得,只是掌柜的性格古怪,等闲不接外活。
助手费了不少唇舌,又奉上重金,才得以见到那位须发皆白、眼神却依旧清亮的崔老掌柜。他没有直接打听《千峰寂雪图》,而是旁敲侧击地问起,近几十年来,可曾修复过前朝林泉大家的画作,或者使用过特殊纸张(他隐晦地提及了类似“金粟笺”的特征)的古画。
崔老掌柜原本浑浊的眼睛在听到“林泉”和“特殊纸张”时,微微闪动了一下。他沉默地抽着旱烟,良久,才在烟雾缭绕中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林大家的真迹……老朽这辈子,也只见过半幅残卷。”
助手心头一震,强压激动,恭敬问道:“不知是何画作?何时所见?”
“不是《千峰寂雪图》。”崔老掌柜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慢悠悠道,“是另一幅小景,约莫是三十多年前了。送来修复的,是江宁的卫家。”
“江宁卫家?”助手牢牢记住这个名字。
“嗯。”崔老掌柜磕了磕烟袋,“卫家祖上也是徽州出来的,听说前朝时家里出过官,后来经商发了家,最喜欢收藏这些古画。那半幅林泉残卷,就是他们家一个老仆偷偷拿来修的,说是怕主家知道责怪。那画用的纸……确实不凡,隐隐有股子特别的香气,纸质也极坚韧。”
特殊的纸张香气!助手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七少爷提到的“金粟笺”!
“那卫家……如今可还兴盛?主要经营什么?”助手追问。
“卫家?”崔老掌柜嗤笑一声,带着些许世态炎凉的感慨,“早十来年就败落喽!听说是在南洋的船队遇了风浪,血本无归,家产都变卖得差不多了。如今……好像就剩个空架子在江宁老宅撑着吧。”
线索!一条极其关键且清晰的线索!
助手强忍着狂喜,又仔细询问了卫家老宅的大致位置和可能尚在的族人情况,这才千恩万谢地告辞,立刻回去禀报赵显。
赵显得到消息,精神大振!江宁卫家!祖籍徽州,前朝为官,符合七少爷描述的收藏家族特征!而且家中曾藏有林泉真迹(哪怕是残卷),并使用特殊纸张!
虽然卫家已经败落,但这反而可能是机会!一个破落的收藏世家,为了维持生计,变卖祖传珍藏的可能性极大!那幅《千峰寂雪图》,极有可能就在卫家待价而沽,或者早已被他们秘密出售!
赵显立刻亲自带人赶往江宁。同时,八百里加急的密信,再次飞向京城永昌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