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1989从闽南菜园子开始 > 第142章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上)

第142章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上)(2 / 2)

光柱中,江晚穿着精致的白色小礼裙,端坐在琴凳上,小小的脊背挺得笔直。她深吸一口气,侧脸在光晕下显得无比沉静。而陈野,就随意地靠在光洁的钢琴边缘,怀里抱着他的吉他,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钢琴和光束的映衬下,竟有种奇异的沉稳感。他朝江晚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在灯光定格的瞬间。江晚的指尖,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轻轻落下。

清澈而带着一丝稚嫩悲壮的前奏音符,如同寂静山谷中,第一滴清泉落入深潭,打破了这长达数分钟的、令人窒息的沉寂。那音符干净、透亮,却又仿佛带着千钧重量,瞬间穿透了黑暗,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弦上。

紧接着,陈野那把小小的吉他声沉稳地加入进来。弦音清亮,带着孩童特有的纯净,却奇异地承载起歌词中那份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稳稳地托住了钢琴的旋律,形成一股温柔而坚韧的力量。

就在这旋律铺垫的短暂间隙,稚嫩却无比认真、带着浓浓奶气的童声合唱,在数万人屏息的寂静中,清晰地升腾起来,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初啼,直直撞入每个人的耳膜,敲击在心灵最深处:

“中华五千年 多少英雄浮现…战火里的容颜 触动心弦…”

孩子们的小脸在追光下绷得紧紧的,眼神里是老师反复强调的“认真”,他们或许并不完全理解歌词中那沉甸甸的历史分量,那些歌词中的“五千年”、“战火”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懵懂地、用力地唱着。许多多的声音最大,带着点不管不顾的冲劲,晓白唱得最用力,小脸都憋红了,然而,正是这份不掺杂质的童真,与歌词里跨越千年的沧桑悲壮猛烈碰撞,产生了一种直击灵魂、令人头皮发麻的奇异力量。那纯净的、未经世事的嗓音,唱着最沉重、最滚烫的历史,反差之大,带来的震撼无以复加

台下,前排那片沉默的绿色方阵中,仿佛被无形的电流击中。那些身经百战、眼神坚毅如铁的军人,瞳孔深处瞬间翻涌起复杂的情绪。一位面容刚毅、肩章显示着不低军衔的中年军官,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歌词中描绘的烽火硝烟。一位鬓角染霜的老兵,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放在膝盖上的手,下意识地、用力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身边的年轻战士,原本挺直的腰背绷得更直了,如同一杆被拉到极致的标枪。

一个抱着两三岁幼儿的年轻母亲,下意识地将怀里的孩子搂得更紧,下巴轻轻抵在孩子的头顶,眼神里充满了后怕与珍惜。几个穿着时髦的年轻男女,刚才还在嬉笑打闹,此刻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其中一个女孩的嘴微微张开,忘记了合上,眼神里的轻浮被一种猝不及防的沉重取代。后排一个原本还在用打火机点烟的中年男人,动作停在半空,火苗兀自摇曳,映着他脸上错愕而逐渐肃然的表情。

“永不悔入华夏显神威!”

(合唱力量爆发,稚嫩中带着磅礴)

光束下,孩子们的小脸绷得紧紧的。许多多唱得格外卖力,小脖子都梗起来了,脸颊鼓鼓的,仿佛要把吃钵钵鸡的力气都用上;林子豪紧紧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在微微颤抖,似乎这样就能隔绝掉数万人的注视带来的压力;晓白的小拳头在身侧攥得紧紧的,指节都发白了,小小的身体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眼神却异常坚定;陈芊芊似乎有点忘词,小嘴微微张着,大眼睛茫然地眨巴,但也在努力跟着哼调子;林婉莹则微微低着头,唱得很轻,但每个字都很清晰;陈诚努力挺起小胸膛,试图稳定身边小伙伴的情绪。江晚的指尖在琴键上起伏,全神贯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流淌的音符。陈野的吉他稳定地铺陈着节奏,眼神平静地扫过台下那片黑暗的海洋。

当歌声行进到第二遍那凝聚着血性与不屈的“不惧风雪,我中华儿女流血不流泪”时,音乐声陡然减弱,变得极其微弱。只剩钢琴如泣如诉的低回和弦,以及陈野吉他拨奏出的、如同心脏微弱搏动般的低沉音符,在背景中轻轻回荡。这刻意的留白,瞬间抽走了所有的支撑,营造出一种令人心悬到嗓子眼的空旷感与悲凉意境。

就在这仿佛连空气都凝结的真空之中,张楚那标志性的、低沉沙哑、仿佛浸透了岁月风霜与历史砂砾感的嗓音,通过高保真音响,清晰地、低沉地、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响彻在体育场的每一个角落,撞击着每一个灵魂:

“1944年,滇西。松山。” (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击)

“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最小的,仅有九岁……” (“九岁”二字,咬得格外清晰沉重)

“……被称为‘娃娃兵’的孩子。” (停顿,让“孩子”二字在寂静中回荡)

“他们用自己尚未长成的、单薄的身躯……”

“迎着敌人倾泻而下的炮火……”

“子弹像刮风,炮弹像下雨。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迎着鬼子倾泻下来的钢铁和火焰…冲上了那座被叫做‘绞肉机’的主峰…” (语速略快,描绘出冲锋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