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安静地坐在陈静旁边的沙发扶手上,穿着简单的浅蓝色连衣裙,像一朵安静的勿忘我。她双手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小口地喝着,长长的睫毛低垂着,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当记者问到她参与改编《漠河舞厅》的感受时,她抬起头,眼眶微微有些泛红,声音很轻:“……希望那个一直跳舞等待妻子的叔叔……最终能等到他想等的人吧。”那脆弱又真诚的神情,让见惯了场面的记者也下意识地放缓了语气。
姜姜则占据了另一张单人沙发,整个人几乎窝在里面,像只找到了舒适窝点的猫。她光着脚,踩在编辑部厚厚的地毯上,脚趾无意识地蜷缩着。她抱着一个印着杂志logo的抱枕,下巴搁在上面,眼神放空,仿佛灵魂已经出窍去云游了。只有在记者问起专辑里某首歌的编曲思路时,她才勉强掀起一点眼皮,用她那特有的、带着点慵懒磁性的嗓音,吐出几个专业的术语词汇(比如“和声进行”、“失真度调节”、“采样循环”),然后趁着记者低头记录的功夫,又迅速地进入“待机省电模式”。
**支线剧情五:访谈后的编辑部小插曲**
访谈结束后,编辑部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实习生,红着脸凑上来,手里拿着《声焰图》的卡带和笔,小声问苏苏能不能签名。苏苏有些惊讶,随即温柔地笑了笑,接过笔,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小小的举动像是打开了开关,其他几位编辑也纷纷拿出专辑或本子,四个女孩耐心地一一签名,并微笑着感谢他们的支持。这短暂的互动,让她们从被采访者变回了真实的、会因受到喜爱而开心的年轻音乐人,为严肃的访谈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
访谈接近尾声,黄文文再次握紧小拳头,元气满满地总结陈词:“所以,希望大家在四月剩下的日子里,电台里,音像店里,多支持一下《声焰图》。然后,5月1号,锁定闽南,锁定武荣溪尾体育场,锁定我们星期三乐队,我们不见不散。”那气势,不像要去开演唱会,倒像是要奔赴某个重要的使命。
下午5:30,走出《音乐周刊》大楼
下午五点半,四人终于从《音乐周刊》的大楼里走出来。
夕阳的金色光芒柔和地笼罩着她们,给这四个被高强度行程折腾得筋疲力尽却依旧难掩光芒的年轻女孩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们站在街边,像是四尊刚刚经历了一场盛大巡展、亟待休息的珍贵艺术品。
“呼……累死姐姐了。”黄文文第一个绷不住,伸了个大大的、毫无形象的懒腰,宽松的t恤下摆被带起,露出一小截紧实平坦、马甲线若隐若现的小腹,那是连日奔波下顽强保持的活力证明。
“我的嗓子……感觉快要冒烟了。”陈静疲惫地揉了揉自己的脖颈,连续说话和保持姿态让她觉得肌肉僵硬。
“脚好痛……”苏苏小声嘟囔着,低头看着自己那双被不合脚的拍照鞋折磨了半天的脚。
姜姜则像只没电的玩偶,软绵绵地直接挂在了离她最近的黄文文身上,把脸埋在对方肩头,闷闷的声音传来:“……饿……想……想回去躺着……”至于想回哪里,是京城临时租住的小窝,还是闽南那个有林秀芬炸醋肉香味的家,估计她自己也迷糊了。
经纪人李姐看着她们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好笑:“行了行了,知道你们累坏了。今晚没有安排了,允许你们吃顿好的,想吃什么?我请客。”
一听到“吃”,姜姜的眼睛瞬间就亮了。黄文文立刻举手:“涮羊肉,就吃涮羊肉!姜姜提醒的!”
陈静也来了点精神:“同意,需要肉来补充能量。”
苏苏也附和:“热乎乎的,挺好。”
“成,那就东来顺走起!”李姐大手一挥,定了下来。
想到热腾腾的火锅和鲜嫩的羊肉,女孩们似乎终于又榨出了一丝力气,互相搀扶着,朝着停车的方向走去。一天的疲惫仿佛在“涮羊肉”这三个字里找到了暂时的慰藉,明天还有战斗,但至少此刻,有一顿温暖的晚餐可以期待。
世界的运转,有时就是这样,彼此相邻,却又互不相通。
四个疲惫却依旧闪耀的身影,融入了京城傍晚下班的车流人海之中。而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闽南溪尾镇,某个被她们惦记又“怨恨”着的某条咸鱼,或许还在躺尸正躺在老榕树下,享受着午后悠闲的时光,完全感知不到这份忙碌与喧嚣。
宇宙的悲欢,在此刻,并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