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稚语,天真无邪,却像一把小巧的钥匙,轻轻叩动了某种开关。众人先是一愣,随即都被这单纯的关怀逗笑了。看着眼前两张沐浴在和平阳光下、无忧无虑、可以在“山河无恙烟火寻常”的日常中安然“安睡梦乡”的小脸,陈野、苏苏等人心中那股“愿你所愿”的守护感、传承感,突然变得无比具体、无比强烈——他们此刻所有的努力和挣扎,不就是为了守护千千万万这样的笑容,这样的安宁吗。
“有了!” 苏苏仿佛被一道灵感的光芒直接击中天灵盖,瞬间从沙发上坐直了身体,“副歌这里,接在‘我愿活成你的愿’后面——我们加一句‘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 你们觉得怎么样?‘不枉’是回应,是承诺,我们绝不辜负先辈的牺牲;‘勇往’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和态度,接过旗帜,继续前行;‘这盛世每一天’是珍惜,是见证,更是对未来的承诺!然后这句的感情要推上去,再接一段情感和气势都更磅礴的重复……”她激动地用手比划着。
这个添加像一块关键的拼图,瞬间让副歌的情绪有了递进和爆发点。
时间流逝……
“那第二段主歌怎么办?第一段主歌是从孩童的个人视角和感受出发的,第二段必须得给它升华上去,格局要打开,不然整体还是小家子气,哪来的史诗感。” 陈静用笔杆轻轻敲着茶几,总结当前的瓶颈,“这部分可能需要更深层地去阐述‘你’到底是谁,以及‘我’与‘你’之间那种更本质、更永恒的联系。”
“A段主歌讲的是‘路’和‘灯’,强调的是方向和指引。b段或许可以讲‘你’是源头,是根基,是精神的归宿?强调时间的厚重和精神的永恒传承?” 黄文文一边用鼓槌轻轻敲击自己的掌心打节奏,一边提议。
姜姜停下在键盘上不断摸索、尝试的手指,眼睛突然一亮:“从‘岁月长河’这个意象切入呢?把时间的维度一下子拉到无限长、无限深远。‘你是岁月长河,星火燃起的天空’,是他们那一代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点燃了最初的、微弱的却至关重要的星火,才最终照亮、开辟了我们头顶这片可以自由呼吸、追寻梦想的天空。”
“这个好!这个意象绝了!” 陈静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吉他扔出去,“‘星火燃起的天空’,画面感、力量感、宏大感全都出来了!后面可以顺势接这一句‘我是仰望者就把你唱成歌’,来表达我们这些后来者最深的敬仰,以及我们选择传承的方式——用歌声、用艺术、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铭记、去传颂这份不朽。然后‘你是我之所来,也是我心之所归’……这句点出血脉和精神的双重归宿感,是根源,也是终点。最后‘世间所有路都将与你相逢’……这句有种宿命般的连接感,寓意着这种精神无所不在,终将相遇。” 她越说越快,手下已经在纸上飞快地记下这些迸发的灵感。
时间继续流逝,挂钟指针指向下午……
“副歌的旋律在这里必须处理得开阔,有力,充满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念感。” 黄文文试着打了一段节奏型,又停下来思考,“但是‘你的手我蹒跚在牵,请带我去明天’……这一句,在宏大的背景下,反而可以稍微处理得弱一点,柔和一点,甚至带点孩子般的全然依赖和信任,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对比和递进,这样冲击力可能会更强。” 她对副歌的演绎提出了关键性的细节意见。
时间已至傍晚……
众人尝试把反复修改、感觉快要盘出包浆的歌词组合起来,从头到尾试唱。旋律和歌词在空气中交织:
主歌A段:
那是遥远的路 \/ 你是大雾里的灯 \/
我是孩童啊 \/ 走在你的眼眸 \/
你是明月清风 \/ 我是你照拂的梦 \/
见与不见 \/ 都一生与你相拥
主歌b段:
而我将 \/ 爱你所爱的人间 \/
愿你所愿的笑脸 \/
你的手我蹒跚在牵 \/ 请带我去明天
副歌:
如果说 \/ 你曾苦过我的甜 \/
我愿活成你的愿 \/
愿不枉啊 \/ 愿勇往啊 \/ 这盛世每一天 \/
山河无恙 \/ 烟火寻常 \/ 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
孩子们啊 \/ 安睡梦乡 \/ 像你深爱的那样
主歌A段(升华):
你是岁月长河 \/ 星火燃起的天空 \/
我是仰望者 \/ 就把你唱成歌 \/
你是我之所来 \/ 也是我心之所归 \/
世间所有路都将 \/ 与你相逢
主歌b段(重复):
而我将 \/ 爱你所爱的人间 \/